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10日發(fā)布報告預測,2014年中國GDP增長率為7.4%,,2015年為7.2%,,CPI增長率為2.2%。報告表示,,中國經濟此輪的經濟增速放緩,,出口和房地產投資的周期性回落是主要原因。增速放緩本身并不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tài),,而是周期性波動和前期結構調整的外在表現,,也是未來進一步改革調整的階段性需要。隨著未來外需回穩(wěn)和地產市場需求的釋放,,未來的經濟增速下滑是有限度的,,在經歷過此輪經濟調整的“陣痛期”之后,中國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會逐步地釋放出來,,中高速的持續(xù)穩(wěn)定增長才是中國經濟的新常態(tài),。 “我們認為中國經濟當前的新增長點有三個:第一,公共消費型基礎建設投資,,具體包括高鐵,、地鐵、城市管網等公共設施以及空氣和水污染治理等,;第二,,各種生產能力的轉型和升級,包括高污染,、高能耗產能的升級,;第三,居民消費,,中國的居民消費占GDP的比重已是每年上升0.7%,,根據研究,2014年中國居民消費占GDP比重已升至43%左右,。除居民消費外,,新增長點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不可能是線性的、平穩(wěn)上升的,,一定會出現波動,,這與資本市場融資成本的高低以及政府產業(yè)政策的調整有密切的關系。不斷波動式上升的新增長點發(fā)力不足,,再加上舊增長動力的波動式下滑,,新舊增長動力的交替‘換擋期’必然為整個宏觀經濟的增長帶來陣痛�,!鼻迦A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