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線的盈利狀況一直被市場關注。記者查閱中石油近三年財報發(fā)現,,2011年至2013年間,中石油在進口天然氣銷售上的虧損總計1051億,。
6月15日,,中亞天然氣管道C線正式向國內通氣,這是繼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線后,,第三條由境外向國內供輸天然氣的長輸管道,年輸氣能力最高可達250億立方米,。
此前,,來自中亞的天然氣管道A、B線,,通過西氣東輸二線向國內轉供,,供應著25個省區(qū)市逾5億人的生活用氣。
A,、B線的盈利狀況一直被市場關注。記者查閱中石油近三年財報發(fā)現,,2011年至2013年間,,中石油在進口天然氣銷售上的虧損總計1051億。
就在一個月前,,中石油和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簽署了一份為期30年,、總額約為4000億美元的“世紀大單”,。這樁生意的交易價格也備受關注。在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進展緩慢的局面下,,進口氣價的變化不僅關系到石油央企的業(yè)績,,更加關系到企業(yè)境外找氣的心理預期。
進口中亞天然氣虧損
中亞天然氣管道是我國第一條引進境外天然氣資源的跨國能源通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地區(qū),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全長1833公里,,境內與我國西氣東輸二線管道相連,直達長三角,、珠三角,,最遠可至香港。
A,、B線分別于2009年和2010年投產,,C線也在四年后的現在投產。該線總投資預計22億美元,,起源于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的格達依姆,,經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在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與西氣東輸三線相連。
按照規(guī)劃,,C線投產初期年輸氣能力70億立方米,,到2015年全面建成后將達到250億立方米。氣源分別為土庫曼斯坦100億立方米,,烏茲別克斯坦100億立方米,,哈薩克斯坦50億立方米。
至此,,中亞天然氣管道全線輸送能力至每年550億立方米,,可滿足國內23%的天然氣消費需求。
一方面是中亞天然氣再添新軍,,另一方面則是市場對于進口氣虧損的求解,。中石油的財報顯示,2011~2013年間,,進口天然氣銷售虧損已經達到上千億,。其中,2013年,,進口中亞天然氣虧損282億元,。而此前,,也有中亞天然氣進口一立方米虧一塊錢的說法。
價格問題凸顯
坐擁每年百億立方米的體量,,中亞天然氣的價格也通常被用來和其他渠道的進口天然氣做比較,。
在長達十年的中俄天然氣談判中,價格問題一直是關鍵,。俄方希望,,出口到中國的天然氣按照歐洲高達400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計算,而中國則希望參照中亞235美元/千立方米的價格商議,。盡管經歷了多番的猜測,,最終中俄雙方對“世紀大單”的交易單價仍是三緘其口。
后據俄羅斯能源部長亞歷山大·諾瓦克透露,,中俄天然氣合同的價格約350美元/千立方米(約為10.5美元/百萬英熱),。
這一價格明顯要高于中亞天然氣價格,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目前從中亞進口的管道天然氣中,,最貴的是土庫曼斯坦天然氣,價格大約為9美元/百萬英熱,;烏茲別克斯坦的價格為8美元/百萬英熱,,哈薩克斯坦為3美元/百萬英熱。
因此,,國內有輿論認為這一價格過高,。中國買家在國際天然氣交易市場上的定價權問題也被再度熱議。
不過,,卓創(chuàng)資訊分析師王曉坤此前對記者表示,,國內當前尚未有長輸管網通至東北地區(qū),東北地區(qū)氣源多來自中石油大連接收站以及西北,、東北LNG工廠,,而LNG市場價格相對較高,中俄此次管線貫通有利于東北地區(qū)油改氣,、煤改氣等進程,,當地城市燃氣公司以及相關產業(yè)將受到巨大影響。
安迅思息旺能源分析師錢莉也認為,,盡管中石油進口氣出現虧損,,但國家也相應給予了補貼,此外,,中石油握有大量成本較低的陸上天然氣,,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進口天然氣的虧損。
氣改不到位
在我國,,管道天然氣實行政府定價,。首先,在出廠價環(huán)節(jié),,采用政府指導價(可向上浮動10%,,向下浮動則不受約束)。其次,,管道運輸環(huán)節(jié)這部分費用也是由政府直接核定,。最后,城市輸配環(huán)節(jié),,送到居民家中或是工廠的天然氣門站價格同樣由政府進行管制,。
數據顯示,中國從中亞進口的天然氣到岸價格為2.5元/立方米,,而政府規(guī)定西氣東輸天然氣均價為1.27元/立方米,。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研究員宛學智對記者表示,中亞地區(qū)天然氣價格較高是普遍現象,,進口數量越大虧損越嚴重,,定價機制扭曲、價格倒掛現象嚴重是主要因素,,天然氣價格市場化改革還需進一步落實,。
“三桶油拓寬海外進口渠道并非單純的企業(yè)行為,國家層面能源戰(zhàn)略大布局是主導因素,�,!蓖饘W智說道。
中國已經成為天然氣第三大消費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近年來,石油央企頻頻重金在海外買氣,,但因為國內天然氣價格改革始終不到位,,嚴重影響了企業(yè)的盈利能力。事實上,,價格較高的海外天然氣的輸入也將形成對天然氣價格改革的“倒逼”,。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郭海濤對記者表示,現在中國天然氣使用價格偏低,,但國際價格偏高,,使得企業(yè)盈利空間很不確定,也會使得企業(yè)境外找氣的預期不確定,。
分析人士指出,,多環(huán)節(jié)政府均介入干預的辦法,很難反映市場真正的供需關系,,讓天然氣價改取得實質性突破已經迫在眉睫,。今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表示,到2015年底,,我國所有已通氣的城市將建立階梯氣價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