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經濟強縣,,縣域經濟發(fā)展要求與原有行政管理體制的矛盾日漸顯現,,土地、金融,、財政等管理與經濟社會不匹配,,經濟體量大而服務能力差,。要提高服務能力和行政效率,,增強縣域吸納能力,,必須在行政架構上對縣域進一步放權松綁。我國多個省份推進的省直管縣試點正試圖對此有所突破,�,!督洕鷧⒖紙蟆酚浾哒{研發(fā)現,處于艱難探索中的這一改革,,目前遇到一些部門為利益“放小不放大,,放虛不放實”、部分地區(qū)不支持,、缺乏權力約束機制等重重阻力,,陷入僵局。
縣域經濟體量大而服務能力薄弱
經濟強縣不僅是產業(yè)集聚區(qū),,也是人口集聚地,,城市管理、公共服務,、社會建設任務繁重,。但長期以來,我國行政資源、經濟資源主要按行政級別配置,�,;鶎臃从常h域經濟再發(fā)達仍是縣級構架,,“大人穿小孩衣服”,,土地、金融,、財政,、社會事業(yè)等管理權限與經濟社會越來越不匹配。
昆山市經信委主任陶林生說,,長期以來,,我國以行政縣域的概念管理經濟,資源配置根據行政層級而非實際需要,�,?h級市不能建地鐵、輕軌,,不能設立三甲醫(yī)院,。公安編制、海關,、商檢,、審批權限也都按縣級市設定,經濟體量巨大而服務能力薄弱,,阻礙縣域經濟發(fā)展,。亟需加快改革步伐,向改革要紅利,,促進縣域經濟持續(xù)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昆山市2013年下半年的一份統(tǒng)計顯示,昆山公安只配備了1130名政法專項編制,,占實有人口萬分之五,,遠低于公安部提出的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警力按人口萬分之二十配備的標準。昆山海關2012年完成進出口總額866億美元,,超過全國20多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qū)的業(yè)務量,與天津市總量基本持平,。但天津海關有工作人員3000多人,,而昆山海關僅有110人。昆山高樓林立,,但消防只有12個編制,。
而地市代管縣市體制也對縣域發(fā)展造成障礙,。一些地方反映,地市管縣體制不僅造成對縣域管制過多,,還會使地市為市本級發(fā)展截留縣市資源,。如省級分配電力、金融,、用地等指標,,都是先給地級市,再由地級市分配到縣市,。近年來,,各地“簡政放權”一定程度釋放了縣域經濟活力,但仍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省直管縣才是治本之策,。
目前義烏享有設區(qū)市的權限,基本上實現省直管,,文件,、會議直達,財政及各項指標直達,,有利于更快捷緊密溝通銜接,。義烏的財政不用經過地市,直接跟省里對接,。義烏市財政局副局長李曉玲說,,轉移支付資金直接到位,不用地市“二次分配”,,避免截留,,更公平,效率也更高,。
義烏市發(fā)展改革委主任李洪斌認為,,國家要積極擴大縣域的事權財權,,穩(wěn)步推進簡政放權,,凡不涉及重大資源配置的調控的,一概不要行政審批,,要堅決放,。縣域經濟的活力是“放”出來的,。
警惕政府擴權趨利侵蝕市場機制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調研了解到,,已在多個省份推行的省直管縣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節(jié)省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促進了縣域經濟經濟發(fā)展,。但部分基層干部和專家表示,當前這一改革總體處在探索階段,,仍顯“羞羞答答”,、力度不夠,且存在財政體制改革與行政體制改革不同步,,省與縣權限對接困難,、有效約束機制缺乏等問題。
根據2009年財政部明確的省直管縣改革的時間表,,總體目標是2012年底前,,全國除民族自治地區(qū)外全面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目前時間已過,,但改革并不盡如人意,。
基礎干部和相關專家普遍反映,雖然不少地方省直管縣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當前省管縣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
首先,,部門利益難協調,,部分地區(qū)市對擴權縣不支持。多個省份的基層干部反映,,垂直部門在擴權政策中定位模糊,。土地、金融,、工商,、稅務等垂直部門對當地經濟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且部門利益有強化趨勢,,擴權政策顯得無能為力,。一些地方垂直部門也以行政規(guī)章為由,拒絕放權,,就算放權也是“放小不放大,,放虛不放實”,收費項目的“放權”,,成為核心問題,。
李洪斌說,從多次簡政放權的實踐看,,均取得上級主要領導支持,。但具體部門由于利益作怪,往往“不樂意”,,變了味,。簡政放權過程中,,“下改上不改”的體制阻力很大。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有些地級市將市級財政的財力更多地投向市區(qū),,幫扶縣發(fā)展的積極性有所降低;一些地級市不愿意再承擔縣域的配套責任,。擴權強縣“有了對省府的話語權卻失了市府的支持度”,。一些地級市為了保住既得利益不愿放棄權力,甚至出現市與擴權縣爭權的現象,。
其次,,管理權限對接中存在問題,權力配置不公,。河南省社科院專家在對該省直管縣改革的調查發(fā)現,,在沒有擴權基礎的多個縣份,雖然有36到40個局委部門與省直部門進行了對接,,但其承接的管理權限受阻,。其背后,是市級部門將本應下放給縣的權限,,諸如駕駛證,、許可證、資格證,、資質證,、統(tǒng)籌繳費、汽車交易監(jiān)管,、招商項目審批,、公安權限、畜牧權限,、民政權限,、新農村建設項目等共計36至43項實際權限未能下放給試點縣。
再次,,“強縣擴權”尚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數據顯示,在我國各大省份中,,最多的如四川,、河北,、河南等省下轄縣均在150個以上,,全國平均每個省級行政單位下轄80多個縣。轄縣大省在改革中遭遇省級財政管理半徑激增,,從而產生“管理真空”難題,。部分專家認為,,有效監(jiān)督機制不匹配,極易產生政府的短期化行為,,存在“由放而亂”的可能性,。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范柏乃認為,當前地方政府均有足夠的投資沖動,,改革后縣級政府經濟社會管理權將得到擴大,,倘若約束不力,則極可能出現趨利化短期行為,,導致為追逐政績而侵蝕市場機制,,也可能加劇市場分割和地區(qū)封鎖。
多管齊下打破省直管縣“僵局”
基層干部和專家認為,,現有管理模式,、行政構架已經阻礙了縣域經濟活力的釋放,應進一步加快省直管縣的改革步伐,,推進市級政府和垂直部門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有效下放,,明確各級政府權責,促使財權事權對等,,并建立有效監(jiān)督機制和獎懲機制,。
由于存在多重困難,一些地方出現是否該繼續(xù)推進省直管縣改革的質疑,,多地基層干部和專家建議,,應明確改革方向,通過以下措施來釋放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活力,。
第一,,加快改革步伐,進行全面改革,�,!安灰咝叽鸫稹桶l(fā)達地區(qū)而言,,釋放縣域經濟的活動和動力,、必須加快推行省直管縣改革�,!睎|部某經濟強縣官員認為,,現有管理模式、行政構架是在農業(yè)發(fā)展時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時代以城帶鄉(xiāng)村發(fā)展思路下確定的,,當前“以城帶鄉(xiāng)”的主體是市縣級城市,中心城市與農民多數已不是一個利益共同體,。
專家認為,,不少地方的省直管縣試點早就進行,,但目前多數只是財權和部分行政審批權下放,要實現減少行政層級的目標,,必須全面改革,。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提出,將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直接面向基層、量大面廣,、由地方更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地方和基層管理。
第二,,平衡市縣權益,,重新定位市縣功能,繼續(xù)推進市縣分治,。河南省社科院專家孟白認為,,由于涉及省、市,、縣權力格局調整,,試點省在設計改革試點方案時,應對市級政府擔心的問題給予充分考慮,,市級政府也應妥善處理市,、縣利益關系,積極支持改革試點,。
部分專家還建議,,某些市毗連的縣可改為市轄區(qū)。條件得當的地區(qū),,撤縣建區(qū)是地方政府權力關系的調整,,區(qū)劃調整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市級的帶動引領作用,提高整合統(tǒng)籌區(qū)域資源的能力,,促使縣域經濟盡快擺脫農業(yè)為主的單一發(fā)展路徑,,釋放更多增長潛力,但也應避免受省直管縣改革影響而盲目撤并,,操之過急的問題,。
第三,推進市級政府和垂直部門的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有效下放,。多地反映,,爭取人民銀行、國稅、海關,、電力等中央垂管部門的支持,,以及在信貸審批權限,、金融服務與支持,、電力設施建設、用電指標分配等方面的支持,,是省直管縣后普遍需要加快推動的工作,。
部分基層干部表示,在涉及重大利益調整時,,省級要采取強硬監(jiān)督措施,,改變市級政府和垂直部門現行物資、資金項目等發(fā)放渠道和形式,,堵住干預權限下放的源頭,。解決垂直管理部門放權不足等問題,準確定位垂直部門與試點縣的權限和責任,。
最后,,明確各級政府權責,促財權事權對等,,并建立有效監(jiān)督機制和獎懲機制,。浙江等地部分基層干部和專家建議,行政體制改革,,并非權力在政府間和部門間的轉移,,而是要合理界定政府的權責。政府要承擔的是社會,、市場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應遵循省級政府與縣級政府之間的事權,、財政劃分和財力合理配置這一主線,,建立權力下放的有效機制。
同時,,需要建立省政府和垂直部門共管的監(jiān)督機制,,對市級政府下放的權限進行全方位監(jiān)督落實,對于阻礙權限下放的人員和單位也要進行組織處理,,并追究市級主要領導的責任,,確保省直部門與縣級政府權限對接。
|
業(yè)內人士:縣域經濟考核評價機制亟需創(chuàng)新 |
縣域經濟發(fā)展速度較快,、潛力大,,已占國民經濟的“半壁江山”,但其發(fā)展程度與所占有資源、人口并不相稱,,當前還面臨壓力大,、轉型難、未放活等緊迫問題,�,;鶎痈刹亢蛯<移毡檎J為,需要重新構建縣域經濟發(fā)展的新格局,,松綁放權成為首要考慮因素之一,;同時還應創(chuàng)新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考核評價機制,為縣域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動力,。
縣域經濟地位有待重樹
相關統(tǒng)計資料顯示,全國85%左右的人口,,90%的土地,,以及大量的森林、礦產資源集中在縣級行政區(qū)劃,,但目前縣域創(chuàng)造的地區(qū)生產總值占全國的51%,,財政收入約占四分之一。
不少基層干部和專家表示,,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希望在縣域經濟�,!叭绻盍︶尫懦鰜�,,可以崛起一大批‘小龍’�,!睎|部某經濟強縣官員說,。浙江、江蘇等地基層干部反映,,江浙地區(qū)不少縣級市可以跟中心城市匹敵,,一些地級市甚至經濟總量、發(fā)展水平甚至不如縣級市,。
中國社科院工業(yè)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原磊說,,中國與發(fā)達工業(yè)國之間的主要差距之一表現在縣域經濟,中國經濟發(fā)展必須進一步向各縣域腹地推進,�,?h域經濟發(fā)展肩負著從根本上改變“發(fā)達城市,落后農村”和“高級產業(yè)在城市,,落后產業(yè)到縣鎮(zhèn)”格局的歷史使命,。
多位東部經濟強縣官員表示,縣域經濟發(fā)展目前正處在一個關鍵時期,需要進一步明確縣域經濟的重要地位,,并在體制,、機制乃至政策方針進行突破與創(chuàng)新,對全國縣域經濟發(fā)展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
積極“松綁”放權釋放活力
基層普遍反映,,縣域經濟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仍是由于長期以來以“城市主導,、工業(yè)主導”為特征增長方式,。要釋放縣域經濟活力,,必須在行政構架上有大調整,,積極“松綁”放權。
一是放權要做加法更要做“減法”,。由于面臨權力結構和利益調整,,簡政放權仍面臨種種阻力,這與放權思路也密切相關,。當前不少地方在下放權力時的主要思路是不斷增加類別和數量,。基層建議,,可更多考慮“減法”,,即首先確定哪些權力不能放。
第二,,行政服務要按需求而非層級,。“行政服務的權限應當按照經濟規(guī)模和實際需求來設定,。我們畢竟是個縣級市,,支撐經濟發(fā)展的要素制約多,主要是行政層級的問題,�,!崩ド绞薪浶盼魅翁樟稚f,雖然多年經濟總量全國縣級第一,,甚至超過少數省份,,但其在多方面的行政服務權限仍是縣級市的水平。
第三,,對地方債務等重大事項評價有待確認,。記者調查發(fā)現了一個現象:一些地方債務控制得較好的縣市并不為此而高興,反倒擔心舉債太少影響當地發(fā)展,,最終“吃虧”,。
“我們把債務控制得好,按說應該得到肯定,但目前并沒有這方面的標準,,這種情形如果沒有發(fā)生變化,,我們也要為將來舉債留下空間�,!睎|部某經濟發(fā)達縣級市財政局干部說,。
創(chuàng)新評價機制提供動力
評價考核機制是引導地方發(fā)展的“指揮棒”,目前,,各個省也在探索創(chuàng)新縣域經濟考核指標體系和綜合評價機制,,由于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綜合評價機制,一些研究機構和社會組織也在進行百強縣等各種排名,。
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發(fā)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加大資源消耗,、環(huán)境損害、生態(tài)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chuàng)新、安全生產,、新增債務等指標的權重,,更加重視勞動就業(yè)、居民收入,、社會保障,、人民健康狀況。
“長期以來,,對縣域經濟考核注重增長速度,,過去成績‘歸零’。實質上是‘強化發(fā)展’,。而發(fā)達縣市經濟基數大,,保持同等增速難度更大�,?己藱C制不合理,,不僅強化了強縣經濟發(fā)展壓力,也不利于長期可持續(xù)發(fā)展,�,!苯幨邪l(fā)展改革委主任陸禮平說。
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說,,縣域經濟的發(fā)展,,應該是包括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文明密切相關的全面發(fā)展,。
2013年下半年以來,山西,、陜西,、河北等多個省份先后施行針對縣域經濟社會發(fā)展監(jiān)測考評的新辦法,創(chuàng)新按照區(qū)位特點,、資源稟賦,、發(fā)展取向、發(fā)展基礎等進行分類考評,,增加生態(tài)指標,、社會指標等綜合考評辦法。
以縣域經濟分類考評為例,,體現了不同縣市區(qū)的差異,,更加科學,、公平,,所釋放出來的激勵效果也十分明顯,不僅有效避免了縣域發(fā)展“唯GDP論英雄”,,也做到了“既看發(fā)展又看基礎,,既看顯績又看潛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