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好用嗎?”這句話幾乎成了近一段時間朋友們遇到記者時的標準問候語,�,!坝行盘栂耧w,,沒信號挺‘悲催’,。”作為朋友圈子里首批用上4G網絡的嘗鮮者,,記者的回答很干脆,。
去年12月4日,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發(fā)放了移動4G牌照,,制式為TD—LTE,。12月15日,記者拿著支持這一制式的手機,,到中國移動營業(yè)廳辦理了4G業(yè)務,,開啟了“高速”生活。
網速
最高下行速度為44.45M/S,,平均速度為25M/S左右
相比于2G,、3G時代,4G最大的賣點便是網速。按中國移動的廣告,,4G網絡的最大下行速度可以達到100M/S,,這意味著不到一秒鐘便可下載一首MP3音樂,一部1G大小的電影1分30秒就能下載完成,。
而事實上,,這樣的速度只是理論值,在實際使用中幾乎不可能達到,。使用4G近一個月的時間里,,記者在北京多個地區(qū)進行了測試,最高下行速度為44.45M/S,,平均速度為25M/S左右,。在少數信號不佳的區(qū)域,下行速度則降到了6M/S,,僅相當于中國聯(lián)通3G的水平,。
有專家預測,在線視頻市場在4G時代將得到大幅拓展,,實際使用情況又如何,?記者在公交車上做了測試。在CBD區(qū)域,,用優(yōu)酷和搜狐視頻客戶端收看超清視頻節(jié)目,,均十分流暢;用相關客戶端收看體育現場直播,,體驗也相當不錯,,未出現任何卡頓現象。
成功“拿下”在線視頻,,在記者意料之中,,畢竟現有的4G網速水平已經完全將撥號網絡甩在身后。隨著運營商日后網絡優(yōu)化,、設備調試的一步步推進,,4G實現更高網速也是值得期待的。
信號
室外優(yōu)秀室內不佳,,盲點區(qū)域還不少
北京移動介紹,,目前北京東、西,、南四環(huán),、北五環(huán),以及石景山,、亦莊和園博園地區(qū)已經實現了4G信號的基本覆蓋,。在沒有4G信號的地區(qū),,則自動降為3G或者2G。
據記者觀察,,四環(huán)內室外信號覆蓋相當理想,,但在朝內小街、白石橋南,、航天橋北等區(qū)域依然很難搜到4G網絡,,想必這樣的盲點區(qū)域并不是孤例。
而到了室內,,信號則令人失望,。在CBD、亦莊,、五道口和上地等區(qū)域的寫字樓,,網絡直接降為2G。而在普通民居中,,這一情況依然沒有變化,。好在目前許多辦公場所和家庭都有了WIFI網絡,這讓中國移動的基站建設壓力小了不少,。與此同時,,作為運營商競爭的主戰(zhàn)場,地鐵交通的信號覆蓋則越來越關鍵,。
地鐵六號線和十號線是記者經常搭乘的線路,,目前移動4G網絡均沒有覆蓋。好在六號線目前已有3G網絡覆蓋,,能滿足輕度使用的需求,;十號線的情況則相對差些,北段和東段皆為2G網絡,,西段和南段只有少部分路段實現了3G網絡覆蓋,。
在3G爭奪中已經處于明顯劣勢的中國移動,若想抓住4G大戰(zhàn)的先機,,在基站建設速度和網絡覆蓋質量方面必須多下些功夫,,地鐵、車站,、機場等人流量大的區(qū)域應成為建設的重點。
資費
相比3G并無優(yōu)勢,,下降空間值得期待
“4G挺美,,但真用不起�,!痹S多媒體這樣報道,,“以目前移動4G流量包最低的50元檔為例,,600M流量理論上6秒鐘就用完了�,!彪m然該媒體混淆了“字節(jié)”和“位”的概念,,誤將100Mbps網速理解為每秒鐘下載100MB文件,但4G網絡下流量費太貴依舊是不爭的現實,。
由于聯(lián)通,、電信的4G資費還未公布,目前只能與3G套餐作一對比,。以中國移動推出的飛享套餐為例,,每月138元包括600M流量和500分鐘全國通話。而單買月流量包,,1G流量需要70元,、5G流量則達到了180元。這樣的標準相比聯(lián)通和電信3G套餐,,并無優(yōu)勢,。
可以料想的是,4G時代用戶的流量使用量將大幅提升,,在現有的資費水平下想要做到迅速普及,,并不現實。此前工信部曾表示,,4G資費水平將逐步下降,,各地運營商的促銷手段也在跟進。目前申請北京移動50元600M的4G流量包,,每月免費附贈1G本地流量,,每月的總流量達到1.6G,對于在線視頻需要并不強烈的用戶,,已足夠使用,。
隨著支持4G的終端設備大量上市,以及聯(lián)通和電信正式加入4G大戰(zhàn)后,,資費水平勢必還將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