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至9日,,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共同舉辦“中青年改革開放論壇(莫干山會議·2013)”,,與會財稅界人士激辯財稅改革,中央和地方財權與事權重新劃分成為會議焦點,。多位專家表示,,地方事權壓身財權不足是我國財稅體制亟需解決的問題。 財政部副部長王保安在會場指出:“中央和地方事權的劃分不清晰,,這就造成中央委托地方的事權或者說地方事權過多,,只能靠專項轉移支付來解決,這就帶來了專項過多的問題,,影響財政運行效率,。”他強調,,我們的財稅體制確實到了需要整體性改革的時候,。 財政部長樓繼偉也在其新書《中國政府間財政關系再思考》中指出:“上面出政策,下面對口執(zhí)行,,任務最終都壓到基層政府,,出現所謂‘上面千根線,基層一根針’的局面,。這是目前我國財稅體制的最大問題,。”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宋曉梧表示:“要合理劃分中央和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權事權,,使財權事權能夠相統一,,使各級政府的財力和他要辦的事情相匹配,就需要適當上劃一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擔的事權,�,!� 多位專家表示,事權上移,,首先要解決社會保障問題,。“我們現在社會保障逐步向省級統籌過渡,,實際上很多地方甚至是市級統籌,,這是不公平的”宋曉梧說,“社會保障應該在全社會進行調節(jié),,逐步過渡到全國統籌,。這也是解決社會收入差距過大問題的重要措施�,!� “地方債”牽動了全社會的敏感神經,,也是此次“莫干山”會議討論的熱點之一。 在“地方財政改革破解政府債務”分論壇上,中央財經大學財經戰(zhàn)略研究院院長王雍君指出,,地方債務問題都是體制逼出來的,。他認為,中國現在的財政體制如果不做深入改革,,地方政府永無寧日,。債務頑疾在地方,地方財政大部分時候靠賣地維持,,但現在很多地方地也賣得差不多了,,房地產還能熱幾年還是個問題。 多位財稅專家表示,,地方政府財權與事權不相適應是地方債務問題嚴峻的根本原因,。地方債劇增的直接原因就是分稅制財政體制改革以來,地方財權和事權的不匹配,。地方政府承擔太多事權而財權不足,,沒錢辦事引發(fā)更多舉債沖動。 來自內蒙古財經大學的一位老師指出,,為了配合中央的宏觀政策,,地方需要籌集大量配套資金。同時,,迫于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壓力,,地方投資沖動強烈,融資平臺管理混亂,,盲目融資,、盲目擴張,地方債務就像滾雪球一般越來越大,。 在談到如何破解地方債務難題時,,不少專家建議改革預算管理制度,硬化預算約束,,明確各級政府財政債務及其償債責任,。目前,地方政府債務的舉借和償還缺乏申報,、審核,、批準的程序。硬化預算約束,,對于防范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很有必要,。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金融研究室副主任許生強調:“要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建立國家統一預算,,加快建立全面反映政府收入全貌的現代化預算管理制度,,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政府干預市場主體的法制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