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首次推出股改方案已過去近7年,,S上石化(600688)和S儀化(600871)終于在昨日完成股改,簡稱改為上海石化和儀征化纖,。不過,,上述兩只“股改釘子戶”昨日復牌后,卻遭遇市場“用腳投票”,,股價雙雙暴跌逾40%,,市值分別縮水254.88億元、144.8億元,。
股價暴跌大股東仍是贏家
截至昨日收盤,,上海石化報4.65元,跌幅43.22%,,成交額8.9億元,,換手率16.95%;儀征化纖報4.85元,,跌幅42.74%,,成交額3.83億元,換手率24.75%,。
考慮到上海石化和儀征化纖的股改方案都是全體流通A股股東每持有10股流通A股獲得非流通股股東支付5股,,簡單來說就是每10股獲送5股,證券時報記者計算得出,,截至昨日收盤,,仍持有上海石化的投資者持股市值已較停牌前縮水14.83%,,而持有儀征化纖的投資者持股市值較停牌前減少14.10%。
回想今年6月同樣完成股改但復牌當日股價暴漲逾四成的天津海運(原SST天海),,上海石化和儀征化纖昨日的糟糕表現(xiàn)著實令投資者失望,。而從上海石化和儀征化纖股改前最后的瘋狂拉升來看,追高的投資者更是無奈,。以昨日上述兩股的收盤價計算,,凡是在停牌前最后4個交易日內追漲買入的投資者悉數(shù)被套。
那么,,這場股改“剩宴”最終誰才是贏家,?
從常理來看,,在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后,,公司總股本不變,公司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每股收益等財務指標也保持不變,。不過,,有投資者提出,上海石化總市值從股改前的590億元縮水至335億元,,一下子不見了255億元,。實際上,這中間的200多億元差額恰好是大股東持有股份獲得流通權的代價,。
五礦證券投資顧問符海問認為,,由于大股東之前的股票無法流通,從利益上來講,,無法做到全部兌現(xiàn),,因而付出相應的代價是必須的,而且從公平的角度出發(fā)也是應該的,。但這并不是說大股東就吃虧了,,因為在股票上市之初,大股東的非流通股,,獲得的代價都很低,,多數(shù)在面值1元附近甚至更低。
“盡管我們難以計算出股改給大股東帶來多大好處或壞處,,不過這并不妨礙我們從一些常識進行推理,。”符海問這樣說,,“一方面大股東在表決權上有絕對優(yōu)勢,,如果對他們不利,,股改不會成功。另一方面從非流通股成本來看,,獲利是肯定的,,只是多與少而已�,!�
股改行情已成明日黃花
受上海石化和儀征化纖復牌后雙雙大跌影響,,仍在交易的S舜元、S前鋒,、S佳通等S股昨日也基本以跌停收場,,僅S舜元收盤前勉強打開跌停。曾經紅極一時的股改行情,,如今已成明日黃花,。
符海問坦言,這種現(xiàn)象十分正常,。因為在股改之初很多股票股改復牌會大漲,,這讓大家有一種慣性思維,即認為往后有股改的股票復牌也會大漲,。而當股改消息傳出后,,就會給投資者較高的預期,于是在臨股改前這些股票的價格會被人為推高,。但這種看似利好的行為,,也會遵從邊際效應遞減規(guī)律,即在股市里,,首個吃螃蟹者是寶,,后來者可能就是草了,所以股價低于人們預期也在情理之中,,股改行情應該說并不值得期待,。
最近3年完成股改的股票在股改前后的表現(xiàn),恰好印證了符海問提出的觀點,。數(shù)據(jù)顯示,,從2010年至今,除上海石化和儀征化纖外,,兩市還有秋林集團,、金葉珠寶、天津海運等8只股完成股改并復牌,。上述10只股改股在股改前1個月基本都取得了20%以上的不俗漲幅,,但完成股改后的復牌當日卻是漲跌各半。值得注意的是,,秋林集團,、金葉珠寶,、天津海運等8只股在股改后一個月多以下跌收場,僅有秋林集團及金葉珠寶扛住壓力實現(xiàn)微漲,,占比1/4,。
隨著上海石化和儀征化纖股改完成,兩市“股改釘子戶”僅剩5家,,分別為S舜元,、S前鋒、S佳通,、S*ST華塑和S中紡機,,剩下的這些“股改釘子戶”最終命運如何,且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