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7月10日國家發(fā)改委對非居民用天然氣價格做出調整之后,8月份發(fā)改委能源局又推出《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如果說天然氣價格的逐步理順,,將進一步激發(fā)國內石油巨頭“氣化中國”的熱情,那么新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的制定,,則有望拉開民營資本進入天然氣管道建設市場的大幕,。
業(yè)內人士由此認為,政策層面的頻頻發(fā)力,,對于中國加快步入天然氣時代意義重大,。
天然氣:能源結構調整的現(xiàn)實選擇
從柴到煤,再到液化氣、管道煤氣,,直到如今的天然氣,,太原市民陳秀瑛向媒體描述自家生活燃料的變化時,感慨頗多,。她說:“以前一做飯整個客廳都能聞到煙熏味,;現(xiàn)在用上天然氣后,雖然價格貴了一些,,但廚房干凈安全,,健康也更有保障�,!�
陳秀瑛只是數以幾十萬計受益于天然氣的居民用戶中的一個代表,。作為世界著名煤炭大省的省會,山西太原被稱為“煤都”,�,!懊憾肌本用窀鎰e煤氣用上天然氣,被媒體視為中國天然氣進程中的標志性事件之一,。
近年來,,沒有任何一種能源產品會像天然氣這樣如此快速地走進我們的生活。
同時,,似乎也沒有哪一種能源產品會像天然氣這樣如此難以拒絕地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據了解,天然氣之所以成為最受青睞的能源新寵,,首先應當歸因于其優(yōu)質,、清潔、高效的特點,。雖然與煤炭,、石油同屬化石能源,但天然氣卻以其使用安全,、燃燒熱值高,、污染物排放少等特點,成為人們公認的優(yōu)質能源,。
數據顯示,,在產生相同能量的情況下,天然氣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為煤炭和石油的56%和71%,,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為煤炭和石油的20%,,二氧化硫排放量不到煤炭和石油的1%,天然氣的粉塵顆粒排放量可以忽略不計,。在當前針對礦物燃料燃燒所造成的大氣污染尚無有效解決辦法的情勢下,,廣泛采用天然氣取代易污染燃料,,對于減少大氣污染,保護環(huán)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隨著氣候變化和環(huán)境問題的愈加嚴重,,低碳發(fā)展已成為全球共識。由高碳燃料轉向低碳燃料,,由高污染能源轉向清潔能源,成為全世界能源結構調整的發(fā)展方向,。天然氣由此近幾十年來在全世界發(fā)展迅猛,,其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逐漸上升,石油和煤炭的比重則逐漸下降,,目前天然氣已同石油,、煤炭并列成為世界三大能源支柱。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在未來25年全球對能源的需求以天然氣的增長為最快,,天然氣也因此被稱為是21世紀的能源。
在中國,,“富煤少油缺氣”的資源稟賦條件,,在過去長期以來形成了以煤炭為主體的能源消費結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石油消費則不斷增長。這種以煤炭和石油等高碳能源為消費主體的能源結構,,所帶來的環(huán)境壓力不斷加大,。特別是近幾年來,大氣污染愈演愈烈,。許多人意識到,,能源消費結構的調整已迫在眉睫。
審視中國現(xiàn)狀,,在低碳能源中,,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近年來異軍突起,,但因為自身存在的間歇性和經濟性等原因目前尚難成大器,;水電雖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獲得“優(yōu)先”發(fā)展的殊榮,但因受流域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制約,,發(fā)展規(guī)模和空間有限,;核電發(fā)展雖頗受業(yè)界矚目,但囿于“鄰避運動”的興起而受到民意牽制,,短時期恐難獲規(guī)�,;l(fā)展契機,。
由此,天然氣成為中國能源結構調整的現(xiàn)實選擇,。
氣化中國:石油巨頭們的戰(zhàn)略雄心
據了解,,從煤城太原到石油城大慶,從東部繁華都市北京與上海到西部偏遠城市喀什和拉薩,,從所有一線中心城市到二三線城市乃至眾多縣城,,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隨著天然氣管道的延伸,,城市天然氣消費比重迅猛增長,。
中國在天然氣道路上的快速推進,獲益于數年前由中石油率先啟動一項能源替代計劃——“氣化中國”戰(zhàn)略,。而這一計劃近年來又獲得中石化,、中海油等國內石油巨頭們的積極跟進。于是,,天然氣在中國的發(fā)展“氣”勢如虹,。
探尋天然氣在中國崛起的最初動因,首先是經濟的飛速發(fā)展和能源需求的快速提高,。
然而,,相比煤炭和石油,天然氣常溫下氣體的存在形式,,使其規(guī)�,;_發(fā)和利用必須通過管道實現(xiàn)。由此,,上游的天然氣勘探生產,、中游的管道運輸及地下儲存和下游的城市配送,是組成天然氣工業(yè)的基本業(yè)務鏈條,。同時,,隨著液化天然氣(LNG)國際貿易的發(fā)展,天然氣工業(yè)的業(yè)務構成又增添了新內容,,即天然氣液化,、LNG遠洋運輸及LNG的接收、儲存和再氣化,,它們構成了LNG業(yè)務鏈,。
作為中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中石油從不諱言自身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挺進西部地區(qū)進行的油氣資源勘探和開發(fā)中,,位于陜蒙的長慶油田和位于南疆塔里木油田的儲量可觀的天然氣田的發(fā)現(xiàn),大大提振了這家石油央企發(fā)展天然氣的勃勃雄心,。
據中石油集團公司總經理廖永遠介紹,,如果說1997年9月10日,,陜京管線的竣工投運拉開了中國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的序幕,那么2004年10月1日,,西氣東輸管道工程的建成投產則標志著中石油“氣化中國”戰(zhàn)略的全面開啟,。
此后,中石油陜京二線,、陜京三線,、澀寧蘭復線等管道相繼投產,而西氣東輸二線,、三線以及中緬管線等與國外相連的跨國輸氣管道全面推進,,由中石油打造的一張橫跨東西、縱貫南北,、覆蓋全國、連通海外的全國天然氣骨干管網基本形成,。
在中石油天然氣版圖大規(guī)模擴張的同時,,中石化、中海油等石油巨頭也在全面跟進,。特別是中石化“川氣東送”項目和中海油多個LNG項目的建設投產,,為擴大我國天然氣消費注入了新動力。而以河北新奧集團為代表的民營資本,、以香港港華燃氣為代表的境外資本,、以北京燃氣為代表的地方國有資本等也全面參與到下游市場的構建中,大大加快了城市天然氣管網建設步伐,。
隨著以中石油為主導(有數據表明其占全國天然氣總產量的80%),、中石化和中海油等央企巨頭積極跟進、眾多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中國天然氣產業(yè)格局的基本形成,,特別是隨著資源與環(huán)境矛盾的加劇和建設“美麗中國”目標的提出,,“氣化中國”不僅獲得社會公眾的廣泛認同,而且已是我國能源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天然氣時代:我們還有多少路要走
在全球追求低碳發(fā)展的大趨勢下,,天然氣早已成為世界多數國家能源消費的首選。
一組2012年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世界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耗總量平均為24.4%,,亞洲國家平均也達到11%的水平,,而我國天然氣占一次能源的消費比重僅為5%。
基于此,,美國劍橋能源研究會主席丹尼爾·耶金提醒說:“天然氣消費在中國只占很小的比例,。我不認為中國天然氣的時代已經來臨�,!�
沒有人否認天然氣在中國很多省市深受青睞,。但是目前甚至在未來較長時間里,,煤炭在中國能源消費結構中的主導地位很難改變。
分析其因,,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并形成瓶頸,。比如,天然氣主干管網尚不完善,,區(qū)域性輸配管網不發(fā)達,,天然氣調配和應急機制不健全;儲氣能力建設嚴重滯后,,目前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消費量的1.7%,,遠低于世界12%的平均水平;用氣負荷集中的大中城市缺乏儲氣和應急調峰設施,,已建成LNG儲罐罐容不足,,分布失衡,供氣安全壓力較大,。
中石油管道局局長趙玉建告訴記者,,盡管近年來中國天然氣管道建設獲得突飛猛進的大發(fā)展,但管道長度與發(fā)達國家相比相差甚遠,。美國管道總里程為70萬公里,,俄羅斯為23萬公里;截至2012年底我國油氣管道加在一起不足10萬公里,,其中天然氣長輸管道僅6萬余公里,。
其次是天然氣資源嚴重不足。根據BP世界能源統(tǒng)計,,截至2012年底世界天然氣探明儲量187.3萬億立方米,,其中我國天然氣探明儲量3.1萬億立方米,約占世界總量的1.7%,;按世界人口65億,、我國人口13億計算,世界人均剩余可采儲量為2.88萬立方米,,我國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僅為0.24萬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值的8%左右。
正囿于此,,國家能源局才迫不及待地效仿美國,,將我國非常規(guī)天然氣——頁巖氣的開發(fā)提上日程。然而,,受核心技術和相關標準規(guī)范等因素制約,,在經過兩輪轟轟烈烈的頁巖氣區(qū)塊勘探開發(fā)招標后,原本希望的各路資本參與進來的頁巖氣開發(fā)熱潮尚未出現(xiàn),。顯然,,頁巖氣要成為天然氣消費主力,,中國還需要時間和耐心。
一方面是天然氣資源不足,、供應緊張,,另一方面天然氣消費量急劇增長,為避免“氣荒”出現(xiàn),,中石油等石油巨頭加大天然氣進口力度,。然而,這又無可回避地引出了第三個問題——天然氣價格體系尚未理順,,長期以來進口氣價與國內氣價嚴重倒掛……
剛剛進入2013年下半年,,來自國家政策的消息給中國天然氣產業(yè)帶來許多利好:先是7月10日,國家對非居民天然氣價格做出調整,,全國天然氣門站價格平均由每立方米1.69元提高到每立方米1.95元,;隨后于8月2日,國家發(fā)改委,、能源局牽頭制定的《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管理辦法》開始對外征求意見,,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下游定價權的開放,對激勵民營資本進入天然氣管道建設市場意義重大,。
盡管距離“天然氣時代”還有很多路要走,但中國發(fā)展天然氣的方向和決心從未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