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國審計署發(fā)布公告稱,,根據(jù)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
其實早在7月26日,一則“國務院急令審計署審計全國性地方債務”的消息就在網(wǎng)上流傳,。為什么會如此緊急“再出發(fā)”,,政府性債務究竟已經發(fā)展到怎樣的程度,審計結果出爐后,,中央政府又該如何處置地方債務問題,?
摸清家底方能研判形勢
“中國經濟要改革,首先就要先理順過去,,過去究竟存在哪些問題,,而地方債務是其中最大的問題�,!豹毩⒔洕鷮W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謝國忠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有多大,?到底是誰在花錢,?花了多少?什么是該花的,?什么是不該花的,?這些問題是混不過去的,必須搞清楚,,不然中國經濟就沒法走下一步,。”
財經評論員陳志龍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舉表明中央政府對局部政府債務可能失控的擔憂,。較長時間以來,地方政府存在強烈的利用土地財政手段,,挪騰干預金融發(fā)展的沖動,。今年以來銀行業(yè)不良資產劣化態(tài)勢明顯,而就在上個月,,36個大中城市本級政府性債務審計結果不容樂觀,。一些房地產過度泡沫化的城市,,如神木、鄂爾多斯等地頻頻上演的“鬼城”效應,,溫州等房地產泡沫急劇膨脹的城市已經出現(xiàn)崩潰性下跌,,這在一定程度加大了區(qū)域財政金融風險,而摸清家底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強宏觀形勢的研判,,有針對性地加強風險管控。
此前有消息稱,,審計署將暫停所有項目,,為政府債務排查讓路,并于下周進駐各省市,。昨日,,一個接近審計署的相關人士對本報證實,審計署內部為此已進行大規(guī)模的人員調配,,多位參加過2010年那一輪平臺債務清理的干部被“點將”,,多路工作小組將于下周全部進點。
6月,,國家審計署公布的一份最新地方債務規(guī)模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底,36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共計3.85萬億人民幣,,比2010年底增加4409.81億元,,增長了12.94%�,!扒捌诠嫉牡胤絺鶎徲嫈�(shù)據(jù)可能由于范圍和方法等多種因素,,出現(xiàn)誤差,估計實際數(shù)據(jù)遠大于公布的數(shù)據(jù),,這為決策和應對帶來偏差,。”廣東省社科院研究員黎友煥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重新進行政府性債務的審計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地方債風險凸顯;其次,,有關地方債最新的研究報告已經引起了中央領導的重視,。此外,更為關鍵的是地方債與房地產和影子銀行等金融風險鏈接在一起,,不斷催生出新的社會風險,,正在困擾著全國的經濟發(fā)展�,!�
賬越糊涂風險越高
10.7萬億,,這是至今為止關于中國地方債務最權威的數(shù)據(jù),。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審計署副審計長董大勝表示,,截至2010年底,,中國中央債務規(guī)模在7.7萬億元左右,地方債10.71萬億元,,考慮到部分地方債存在一定浮動性,,估計目前各級政府總債務規(guī)模在15萬億至18萬億之間。
中國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今年早些時候曾估計,,目前中國地方政府債務可能超過20萬億元,。在黎友煥看來,地方政府債務規(guī)模很難估算,。
陳志龍認為,,沒有一本地方債務的賬本是簡單的。長期以來,,地方政府債務口徑和版本多,,過度負債和債務透明底低,使得中央政府層面難以有一個準確的把握和正確的風險評估,,這種信息不對稱的“埋地雷”才是風險之源,。一些地方的平臺“解包還原”后發(fā)現(xiàn),不少項目無效益,、無現(xiàn)金流覆蓋,,債務透明度差,平臺公司注冊資本不實,,注入資產大量存在高估作價問題,,而在經營上,政企不分,、低效浪費,,政府任期特點決定了其還款意愿和動力不足。而近年來,,商業(yè)銀行又通過把政府債務資產包轉化為大量的信托和理財類產品,,影子銀行造成新的風險疊加。隨著宏觀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速區(qū)間后,,中長期政府債務的潛在金融風險不容小覷,。
他認為,隨著本屆政府財政預算體制改革的推進,,合理劃分和確定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試點地方債試點范圍擴大,地方政府收支和債務必須進行充分的信息披露,。這既有助于財政金融體系內部風險的管控,,也有益于外部監(jiān)管的約束,。
不久前,國家審計署抽查了36個地方政府,,其中有9個地方政府債務率已超過100%,。“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遠遠不止我們所能看到的數(shù)據(jù),,從2008年到2012年,,中國金融機構的信貸規(guī)模增長了一倍,而這幾年中由于企業(yè)效益不好,,由企業(yè)形成借貸的比例其實很大,,其中大部分都是和地方政府相關的�,!敝x國忠指出,“關于地方政府債務的界定,,不是要看是由誰來借錢的,,而是要看最終償還的責任是由誰來承擔的。不少地方政府實際已經沒有償債能力,�,!�
破產清算在所不惜
昨日,國家審計署外交外事審計局局長馬曉方做客人民網(wǎng)時透露,,地方債務償還過度依賴土地收入,,高速公路、政府還貸二級公路債務規(guī)模增長快,、償債壓力大,、借新還舊率高;一些地方通過信托,、BT(建設-移交)和違規(guī)集資等方式變相融資問題突出,,隱蔽性強、籌資成本高,,蘊含新的風險隱患,;融資平臺公司退出管理不到位,部分融資平臺公司資產質量較差,、償債能力不強,;一些地方還存在違規(guī)擔保、違規(guī)融資,、改變債務資金用途,、債務資金閑置等問題。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董事長,、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副會長張克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我們對一些地方政府的債券發(fā)行進行了審計,,發(fā)現(xiàn)它們非常危險,,所以我們就退出了�,!彼赋�,,多數(shù)地方政府沒有強大的還本付息能力,情況已經失控,,有可能發(fā)生危機,。但由于這些債務得到展期,現(xiàn)在成了長期債務,,因此危機爆發(fā)的時機存在不確定性,。
“舊的泡沫沒有解決,新的泡沫不斷產生,,所以該爆的就應該讓它爆掉,。資不抵債的地方政府可以宣布破產�,!敝x國忠表示,,“中國的中央政府財政狀況是不錯的,一旦地方政府破產,,中央政府可以救助,。但是需要有原則的救助,如果破產導致信托,、理財產品等發(fā)生違約,,那么就由投資者自己去承擔風險,高收益高風險的道理投資者應該明白,。對于銀行,,中央需要注資,剝離壞賬,,進行有序資產重組,。另外,對于龐大的公務員體系以及吃公糧的非公務員體系進行必要的‘瘦身’,�,!�
“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不死掉一批,,中國經濟無法重新上路,。這跟美國和歐洲在近幾年面臨的狀況差不多。當然轉型的痛苦不言而喻,,”謝國忠表示,。黎友煥也認為,政府化解地方債的思路很窄,,主要就是負責到底,,“地方政府的債就是中央政府的債,,不還不行,慢慢解決,,就算要變賣國有資產也在所不惜,,沒有其他路徑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