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下進入2013年中報披露季節(jié),,一些上市公司在中報期間推出高送轉方案,這是一件比較正常的事情,。而大非解禁同樣也很正常,。根據政策規(guī)定,三年鎖定期滿,,大非就可以上市流通,。
不過,當這兩件都很正常的事情碰撞在一起的時候,,就難說是正常的了,。這其中生出一些“貓膩”來并不令人奇怪。說白了,,并不排除上市公司向大股東進行利益輸送的嫌疑,。而這樣的事情當下就發(fā)生在創(chuàng)業(yè)板公司智云股份的身上。
智云股份是今年中報期間首家推出高送轉預案的公司,。7月1日晚間,,該公司發(fā)布中期業(yè)績預告及利潤分配預案稱,公司預計2013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00萬元-1700萬元,,同比增長846.69%-905.86%,。同時公司擬定半年度凈利潤分配預案為: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
雖然說上市公司推出高送轉方案無可厚非,,但智云股份這次推出高送轉方案卻是非比尋常,。其一,有關該公司推出高送轉方案的傳聞,,早在5月市場上就有流傳,,而且公司股價5月份以來也是穩(wěn)步上升,但公司方面一直未對此作出回應,,不排除該公司高送轉消息有提前泄密的嫌疑,。尤其是在7月1日晚間發(fā)布利潤分配預案消息前的幾個交易日,如6月26日,、27日,,7月1日,該公司股價明顯強勢上漲,。而7月1日晚就有高送轉預案出臺,,二者的配合堪稱“默契”,。
其二,該公司此次推出高送轉方案是上市三年來的第一次,。該公司是2010年7月上市的,,期間經歷了2010年、2011年,、2012年三次年終分配的大好機會,,但三年都沒有向投資者進行高送轉。但在2013年中報來臨的時候,,卻推出了高送轉方案,。如果說業(yè)績好轉是該公司進行高送轉理由的話,那么2010年該公司上市當年,,公司每股收益0.53元,,業(yè)績同樣不錯,為什么就沒有高送轉呢,?
其三,,該公司的高送轉明顯有瓜田李下之嫌。因為在該公司高送轉方案的背后,,是該公司實際控制人譚永良所持有的3245.1萬股限售股將于今年7月28日解禁,。而通過高送轉來推高股價,可以讓譚永良以相對較高的價格來套現股份,,進而獲得更大的收益,。
還有一個玄機是,智云股份不在之前推出高送轉,,而是選擇在今年中報推出高送轉,,有替公司實際控制人譚永良避稅的嫌疑。因為根據現行的稅收政策,,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都被視為應征收個人所得稅的限售股,。但解禁日之后進行的送轉股則不算作限售股,不予征稅,。由于中報分配不可能在譚永良所持限售股解禁之前進行,,這也意味著譚永良避稅成功。
因此,,智云股份高送轉與大非解禁的碰撞,,至少就客觀效果來看,公司實際控制人譚永良是最大受益者,。由于智云股份的高送轉預案是由譚永良提議的,,這就使得譚永良的提議有自肥嫌疑,。
管理層有必要高度關注這樣的故事。畢竟與這樣的故事相比,,華寶興業(yè)新興產業(yè)基金參與盛運股份所涉及的違反《證券法》交易行為,,實在是小巫見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