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漢森制藥四磨湯口服液檳榔成份含有“一級致癌物質”,從而引發(fā)了對檳榔入藥的質疑,,為此,,中國中藥協(xié)會日前組織國內中醫(yī)中藥界有關權威專家召開“檳榔入藥”臨床安全性研討會,,從專業(yè)角度進行解讀,,力挺檳榔入藥。
與會專家包括中國中藥協(xié)會會長房書亭,,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李連達,首都國醫(y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藥炮制技術”代表性傳承人金世元,,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注冊司原司長、中國中藥協(xié)會副會長張世臣,,中國中醫(yī)科學院西苑醫(yī)院教授,、兒科主任安效先,國家藥典委員會綜合處處長,、國家藥典委員會首席專家錢忠直,,世界衛(wèi)生組織傳統(tǒng)醫(yī)學顧問、中國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中藥檢定首席專家林瑞超等,。房書亭說,無論對百姓生命安全負責,,還是對中藥事業(yè)的發(fā)展負責,,我們在第一個時間做出這個反應是情理之中的,也是理直氣壯的,。
口嚼檳榔與藥用檳榔是兩碼事
針對有關媒體報“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就認定檳榔為致癌物”之說,,專家認為,此檳榔非彼檳榔,,嚼檳榔和藥用檳榔要區(qū)別對待,,口嚼檳榔致癌不等于藥用檳榔致癌,尚沒有證據表明藥用檳榔及其形成的復方制劑致癌。
李連達介紹,,檳榔主要用途大概是兩方面,,一是作為食品,就是嚼檳榔,,東南亞一帶,、臺灣、印度,、巴布幾內亞等地方都有嚼檳榔的習慣,;另一個用途是作為中藥。根據相關研究,,嚼檳榔長期食用的結果有可能導致口腔癌的發(fā)病率升高,;但是作為中藥,藥用檳榔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有正式的臨床報告證明吃了含檳榔的中藥引起了癌癥,引起了口腔癌,,沒有這種報道,。
錢忠直認為,說檳榔入藥致癌是把大家導入一個誤區(qū),。作為咀嚼的習慣性嗜好與正常的醫(yī)療行為要嚴格區(qū)分開,。口嚼檳榔致癌,,是從流行病學而來的說法,,當時東南亞地區(qū)口腔癌高發(fā),醫(yī)療專家通過調研發(fā)現(xiàn)患者共同的特點是嚼檳榔,。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檳榔的纖維對舌腔、口腔的黏膜有一個刺激作用,,會產生一些炎癥,,這些炎癥再加上咀嚼檳榔的堿性條件,其中的石灰與檳榔里面的檳榔素會起反應,,可能產生癌癥病變,。
金世元說,檳榔入藥在我國有千百年的歷史,,歷代醫(yī)家在臨床當中不斷總結,,發(fā)現(xiàn)了很多不可代替的療效,首先是驅蟲,,再有是去水消腫,,藥效非常好。由檳榔配制很多中成藥如木香順氣丸等非常有名,。含有檳榔成份的四磨湯進行小兒食積的治療,,這是由來已久的傳統(tǒng)中成藥。國人有傳統(tǒng)習俗,,剛生下的孩子必須進行一次暢快的排便,,中醫(yī)上叫排胎毒,否則不利于孩子生長,。促進排便的中成藥中就含有檳榔等成份,,藥量只需一捻即可,民間在這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
同樣檳榔,,為什么作為食品嚼檳榔就嚼出了口腔癌,而入藥作為復方制劑卻沒有引起口腔癌,?李連達院士分析有幾方面原因:
其一是原料及藥用部位不同,�,!熬捉罊壚啤庇脵壚朴坠⒐麣�,;“藥用檳榔”則用成熟果仁,。
其二是加工不同�,!熬捉罊壚啤庇檬宜�,,加用香精、香料等輔料,,有強堿性,、刺激性,增加其毒性及致癌性,,對口腔黏膜有嚴重的化學性損傷,;而“藥用檳榔”經過炮制、提取,、除雜等處理以減毒,,對口腔黏膜無化學性損傷。
其三是食用方式不同,�,!熬捉罊壚啤痹诳谥虚L時間咀嚼,對口腔黏膜有強而持久的機械性損傷及化學性損傷,,雙重的嚴重損傷,。常可引起黏膜下纖維化,、白斑,、扁平苔蘚等癌前病變,,進而惡變?yōu)榭谇话�,。“藥用檳榔”是吞服,,一飲而進,。不會對口腔局部造成機械性及化學性損傷。不會引起口腔黏膜的癌前病變及口腔癌,。
其四是療程不同,。“咀嚼檳榔”長期食用,,甚至終生食用,,易形成對口腔黏膜的刺激,包括化學性的刺激,、強堿這些東西的刺激,,也包括機械性損傷,,在那摩擦,它是雙重的損傷,,時間過久,,就造成對口腔黏膜的惡性刺激,進一步惡化就是口腔癌,;含檳榔成份的四磨湯療程為2-5日,,不會引起蓄積中毒、慢性損害及癌前病變,。
其五是用量不同,。“咀嚼檳榔”用量很大,,無劑量限制,。“藥用檳榔”有劑量限制,,用量較小,。我國《藥典》規(guī)定檳榔每日限量為3-10g,驅絳蟲,、姜片蟲時,,劑量為30-60g。中藥四磨湯每日食入的檳榔為2.25g,,遠低于安全限量,。
其六是范圍不同�,!熬捉罊壚啤睙o適應癥,、禁忌癥等限制,男女老少,,健康人與患者皆可食用,;而“藥用檳榔”有適應癥、禁忌癥等限制,。合理用藥可以趨利避害,,發(fā)揮其治療作用,避免其有害作用,。
張世臣介紹說:“我們通過專門的查詢,,到底以檳榔入藥的復方制劑有多少現(xiàn)在已經發(fā)生腫瘤的惡性報告,結果查的結果一例也沒有,,說明書上也說尚未見到更多的不良反應,。所以必須把口嚼檳榔與入藥檳榔區(qū)分開來,不能一概而論,�,!�
含有檳榔的中藥復方制劑是合法的中藥
與會專家認為,,咀嚼檳榔和吸煙道理一樣,是民間的一種嗜好,,盡管有致癌可能,,但國家沒辦法強令禁止;但藥用檳榔在傳承歷史的基礎上,,受國家主管部門監(jiān)督管理,,是合法的中藥。
張世臣從歷史溯源,,闡述檳榔在歷代進入藥典管理的史實,。他介紹,檳榔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中藥,,最早出現(xiàn)在漢末的《名醫(yī)別錄》,,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編著的《本草經集注》(約公元480-498年前)對檳榔入藥有所提及;后來陸續(xù)出現(xiàn)在唐代的本草(《唐本草》),,這是中國醫(yī)學史上第一部藥典,,公元659年開始,檳榔就進入藥典管理了,;之后宋代幾部本草都是國家藥典,,對檳榔均有記載;明代的本草同樣如此,。新中國建立以后,,在歷次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均收有檳榔的詞條。應該說,,這是傳統(tǒng)的,、法定的中藥。我國是一個傳統(tǒng)法治國家,,相關的質疑應該尊法,。
李連達認為,檳榔入藥在我國有上千年的用藥歷史,,且是列入藥典的藥品,;目前含有檳榔的中藥復方制劑是經過國家主管部門,,也就是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批準的產品,,受到嚴格的監(jiān)管;可以肯定地講,,不是非法的,,它是合法的藥品,是允許生產,,允許使用的,。
應正確認識藥物的有毒成份
與會專家充分肯定了檳榔作為傳統(tǒng)中藥的價值,,同時認為應該正確認識藥物的有毒成份。
李連達認為,,現(xiàn)在有一個認識誤區(qū),,認為中藥里面有毒有害的物質,有致癌物質就應該一律禁用,,這是不對的,。就西藥而言,現(xiàn)在有上百種都含有致癌物質,,都可以引起癌癥,,而且有一些西藥癌癥發(fā)病率相當高,但是西藥現(xiàn)在臨床都照常使用,。如果按照某些人的看法,,藥物里只要有致癌因素都應該禁用,那么西藥至少有上百種都應該禁用,,那么我們臨床用什么,?同樣,對中藥而言也是如此�,,F(xiàn)在提到的有可疑致癌物質的中藥不下十種,,是不是都該禁止使用?
現(xiàn)在臨床的原則不是一律禁用,,而是權衡利弊,,中藥、西藥都是這個原則,。如果它的治療價值,、治療作用超過了它的有害作用和致癌作用,這種藥我們照樣能用,。比如抗癌藥,、一些治療艾滋病的藥以及一些疑難重癥特殊用藥,這里面有些致癌作用相當強,,但是我們臨床還在用,,因為臨床證明沒有比之有更好的藥。權衡利弊的原則醫(yī)學專業(yè)人士都是清楚的,,普通群眾未必明白,,他想法很簡單,既然知道這藥里面有致癌物質,,有毒物質干嗎還用,,不是給人下毒嗎?他們不知道我們用的是有道理,,不是隨便亂用,。更何況檳榔到現(xiàn)在為止沒有可靠的證據證明它在人體上可以引起癌癥,,至少臨床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種報道。
張世臣認為,,中藥是趨利避害,,其中有炮制、復方配伍,,有嚴格的質量標準,、制劑標準,有嚴格的說明書,,這在管理上說是非常嚴格的,。趨利避害,就是要充分發(fā)揮它的療效,,而盡量減少它的毒副作用,。毋庸諱言,長期的,、大量的,、超量的使用可能會產生毒副作用,這點我們是不回避的,。大量,、長期口嚼檳榔嫩果,會出現(xiàn)口腔癌,,正是這個道理,。人參吃多了還出現(xiàn)人參濫用綜合癥,身上癢,、出疹子等等問題,。再比如微量元素,都是雙刃劍,,缺了就會出病,,但是多了就有害了。
安效先認為,,國家藥監(jiān)局批準的用藥,,說明書里都明確有其功能主治和適用范圍,按照藥物療程去用這是安全的,,如果你超范圍,,超劑量使用,比如規(guī)定五歲孩子吃10毫升,,你非吃20毫升,,這就超量使用,,可能治好了,,也可能治壞了,。過猶不及,凡事都有個量的限度,。
加強對中藥的科普宣傳勢在必行
研討會上,,加強對中藥進行科普宣傳成為專家們的共識。
林瑞超介紹,,這次國家藥監(jiān)總局成立以后,,取消了對職業(yè)藥師再教育的職能,轉給中藥協(xié)會去做,,這有利于協(xié)會更好地發(fā)揮作用,,有利于中藥科普的深入進行�,?破展ぷ鞑恢皇侵兴巺f(xié)會的事,,中藥生產企業(yè)、科研部門以及媒體都有這個義務,。林瑞超強調中藥在科普過程中應該把握幾點,。其一是度的理解,是藥三分毒,,不可過量,;其二,安全是相對的,。像世界癌癥機構IARC公布的致癌物包括酒精飲料,、還包括煙草,甚至腌制的咸魚,,當時包括檳榔等等,,但是不是一口酒都不喝,一口含酒精的飲料,,或者一塊咸魚都不吃,,也不是那么回事,安全是相對的,。
李連達認為,,檳榔入藥問題的提出不僅僅是一個產品,一個藥廠的問題,,它關系到整個社會人群的安危問題,,所以社會上比較敏感,這就需要我們要進行科普宣傳,,要把道理講清楚,,讓老百姓知曉;另一方面,伴隨著中醫(yī)藥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噪音,、雜音也接踵而來,我們要正視這個問題,,希望媒體能夠進行正確的引導,。
王瑛認為,科普問題是當務之急,,上述問題其實普通百姓未必聽得懂,。科普就要盡量用普及性的,、通俗易懂,、快速有效的方法。像中央電視臺最近推出一個節(jié)目《是真的嗎》,,都是很簡單的東西,,通過專家做實驗,觀眾提問題,,現(xiàn)場互動性強,,直觀易懂,真的假的一目了然,。這種簡單的科普行動沒有必要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