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與會者就全球債務危機當前形勢及前景進行討論,。與會中外專家認為,,目前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債務風險不容樂觀,,歐債危機前景仍不明朗,,美日雖暫無危機爆發(fā)可能,,但債務風險增加,,全球新一輪經濟危機或將在中短期內爆發(fā),。
對于爆發(fā)點,,部分專家認為可能是中國,,也有專家認為將是美國或歐洲,。針對當前全球債務危機形勢,,與會人士認為中國應引入第三方機構考核地方政府承債能力,鼓勵并允許媒體進行債務監(jiān)督,,同時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xù)性和前瞻性,,對債務問題加強行政性約束和綜合業(yè)務監(jiān)管,并加強政府債務管理,,以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可控,。
全球債務風險仍在并呈蔓延趨勢
與會專家稱,目前世界關注歐債危機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了塞浦路斯這個島國,。塞浦路斯政府國庫空虛,,且15億歐元主權債務6月到期,因此急需資金救助,。在塞浦路斯救助行動中,,國際救助方強硬要求該國銀行儲戶參與救助本國銀行業(yè)的做法打破了歐元歷史上的禁忌,挑戰(zhàn)了信用道德底線,,塞國政府決定實施資本管制在歐元區(qū)內史無前例,,種種做法迅速加劇市場恐慌。不平衡情況不斷積累,,加之缺乏有效緩解危機的手段,,所有的問題都變成了系統(tǒng)性問題。時至今日,,歐債危機始終處在“按下葫蘆浮起瓢”的僵局之中,,一直沒有擺脫高負債國脫歐的威脅。
Lazard全球副董事長Gary
Parr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目前歐美存在兩個主要的危機,。其中一個是流動性危機,另一個是財政危機,,即財務和經濟的衰退,。歐洲很多國家目前都遇到財政方面的危機,而且從一個歐洲國家逐漸轉移到另外一個國家,。除此之外,,歐洲還有其他的問題需要解決,一是銀行體系資本仍然不足,,并沒有完全注資來促進增長,。另外從銀行體制來看,歐洲央行并不是強有力的監(jiān)管者,,歐洲需要統(tǒng)一的監(jiān)管者才可以在市場上樹立信心,。
穆迪主權風險亞太主管Tom
Byrne說,整個歐元區(qū)的經濟增長乏力,歐元區(qū)還要做更多的工作來消除結構性的障礙,,以重振增長,、恢復信心,整個歐洲都應該更像德國,,需要結構性改革,。
Tom
Byrne說,目前美國的狀況也不容樂觀,。盡管穆迪公司對美國還用AAA,,但卻是負面的展望。穆迪公司對美國債務狀況判斷認為,,隨著社會福利支出,,包括醫(yī)療和養(yǎng)老支出將無法控制,政府負債會繼續(xù)增加,,會增加到和AAA評級不相適應的水平,。
財新傳媒總發(fā)行人兼總編輯胡舒立表示,中國的地方債以影子銀行的方式在增長是一個負面的,、值得警惕的現象,,醞釀著較大的危機。雖然中國的影子銀行沒有像國外那樣的資產證券化的鏈條,,但潛在危機很大,,我們稱為“中國式次貸”。
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等人認為,,盡管歐洲商業(yè)銀行為求自保,,最近幾年可能會收縮其在亞洲的業(yè)務,即通過在亞洲金融市場大量拋售金融資產回收資金,,并將資金撤回歐洲總部,,從而對亞洲金融市場造成一定沖擊。
G20與新興國家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認為,,歐債危機只是債務危機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條鎖鏈連接著歐洲和亞洲,,當然也包括中國,。歐債危機與中國的關系是極其緊密的,這種緊密性影響著中國的方方面面,,包括實體經濟,、股市、樓市等等,,在當今社會,,如果不了解歐債危機,將是一個災難性的知識盲區(qū),,有可能被洗劫得干干凈凈,。
Gary
Parr在論壇上預測稱,,下一個債務危機可能是由于大量的中央銀行債務不能夠解決的時候發(fā)生,因為在歷史上從來沒有看到過中央銀行如此大規(guī)模地舉債,。
專家預測出下一輪債務危機四個爆發(fā)點:中國,、美國、西班牙和意大利
胡舒立預測認為,,在一兩年內,,歐洲還會發(fā)生一波債務危機,但應該沒有塞浦路斯如此嚴重,。她認為,,中長期在新興市場會發(fā)生新的債務危機,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
胡祖六認為,,下一個危機的爆發(fā)點可能在中國。中國相對于主要發(fā)達國家,,債務狀況比較復雜,,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情況可能會隨時發(fā)生逆轉,,導致危機發(fā)生,。
張其佐預測稱,短期內下一個債務危機爆發(fā)點還會在歐洲,,西班牙和意大利風險最大,。具體來說,西班牙由于房地產泡沫崩潰導致銀行資金不足,,意大利主權債務又太大,。中長期來講,下一個爆發(fā)點會在美國,。美國高負債卻沒有發(fā)生債務危機,,原因是美國綜合國力和較好的基本面為主權債務提供了信用支撐,另外美國憑借了它是全球主要的儲備貨幣這個霸權地位,,可以無限地量化寬松,、債務貨幣化,濫發(fā)貨幣,,并推高和輸出通脹,,用美元貶值的方法變相違約,從而轉嫁了債務危機的風險,。美元本位制實際上是國家貨幣基金組織和美聯(lián)儲的本位制,,一旦美國作為國際貨幣儲備的地位發(fā)生動搖或逆轉,無論對全球或是美國都是很大的風險,可能隨時都會出現債務危機,。
Tom
Byrne等人認為,,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向全球及中國傳導的渠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政府持有的外匯儲備中的歐元資產部分將因歐洲主權債價格的下跌而出現一定程度的縮水;世界各國商業(yè)銀行因持有歐洲國家主權債、歐洲銀行債以及其他歐元資產而面臨資產縮水的風險;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使歐洲銀行遭受巨大損失,,歐洲銀行為此將大幅收縮海外業(yè)務,,即通過出售海外資產而實現壓縮全球資產負債表的目的,因此很可能從北美,、亞洲和南美市場大量撤資,,從而對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歐元區(qū)各國政府將在未來一段很長的時期內大幅縮減財政開支,,從而可能導致歐洲經濟陷入長期衰退,,進而嚴重影響未來幾年中國及世界各國的對歐出口以及對全球的出口,拖累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經濟的復蘇進程,。
與會人士認為要建立考核機制和監(jiān)督機制防范債務風險
中國財政部原部長項懷誠及胡舒立,、胡祖六等人在論壇討論時認為,目前中國應該控制債務規(guī)模,,引入監(jiān)督機制降低自身風險,,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引入第三方機構像考核GDP政績一樣考核地方政府承債能力�,,F在地方政府債務有多重動力,不斷地借舊還新,,做完一屆后就將問題拋下不管,,給以后政府留下很多隱患。因此,,政績考核應該提出,,用第三方審計部門而不用組織部考核地方政府償債能力,從而作為政績考核的標準,。
第二,,應該鼓勵并允許媒體進行債務監(jiān)督。現在媒體一旦對地方政府的債務問題提出疑義就會被當地認為是影響了地方金融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而壓制這種批評,。一旦出現這種批評或者警示,媒體就會遭到很大壓力,。這種局面不應繼續(xù),應鼓勵媒體對金融,,尤其是地方債出現的問題進行監(jiān)督,。
第三,進行行政性約束,使得地方政府不再盲目為自己的下級政府,,或者當地的企業(yè)進行償債,。因為中國的債券市場到現在為止沒有發(fā)生過一起違約,這很不正常,。因為政府都在替自己的企業(yè),,或者自己的下一級政府償債,現在是大而不能倒,,小也不能倒,,在不可能形成系統(tǒng)金融風險的前提下應當有明確的約束,地方政府不宜為底下小債務出現的問題償債,。
第四,,加強綜合業(yè)務監(jiān)管。雖然中國現在名義上是分業(yè)經營,,但已經出現明顯的混業(yè)趨勢,,分業(yè)機構也在做很多跨業(yè)經營。目前監(jiān)管遵循著傳統(tǒng)的分工又分家的模式進行,,應該加強協(xié)調,,由央行牽頭,讓央行在金融監(jiān)管中發(fā)揮領先作用和協(xié)調作用,。
第五,,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確保政府債務風險可控,。應客觀全面對全國整體財政及債務狀況進行評估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債務率警戒線,做好各級債務的測算和償債平衡工作,,引導地方投融資業(yè)務的健康發(fā)展,,切實防范債務風險。同時對于地方政府資金流向進行監(jiān)控,,確保資金合理使用,。最后,為地方融資找到合適手段,,保證地方政府債券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