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前,,中海油185億美元并購美國尤尼科公司,,但最終功敗垂成,、飲恨而歸;七年后,,中海油又瞄準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出資151億美元的并購雖一波三折,但最終于日前完成交割,。兩次并購,,一敗一成,可管窺美加兩國對外資開放的真正尺度,,亦可總結出不少經(jīng)驗和教訓,。
收購尤尼科是中海油國際并購首次大展身手,結果也果真“一鳴驚人”,。185億美元的高報價,,震動美國朝野,也讓將尤尼科視作囊中物的美國雪佛龍報價相形見絀,,美國參議員舒默等人上躥下跳,,以此并購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為由,要求白宮予以阻止,。在強大政治壓力下,,中海油只能鎩羽而歸。
此次并購尼克森,,也并非就沒有政治阻力,。加拿大政府是8月29日收到中海油的并購申請,按相關法律,,審批時間為45天,,但考慮到國內(nèi)反對聲音,加政府很不尋常地兩次延長了審批時間,。而加拿大安全情報局9月還發(fā)表報告影射,,如果某個外國國企收購加拿大企業(yè),不能排除其加強秘密信息收集的能力,。而加總理哈珀在批準中海油并購后也表示,,除非“特例”將不大可能再批準外國國企收購加拿大油砂資產(chǎn)。
但至少從目前來看,,加拿大對中資的準入限制,,尤其是在政治問題上,要略好于美國,。當然,,這種不同,也有中海油當初并購尤尼科所不具備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ōu)勢,。
最近的尼克森并購案,,時間點正處于全球經(jīng)濟危機,,加拿大等發(fā)達國家也囊中羞澀,迫切需要外資,,而且,,今日中國影響力更非七年前可比。環(huán)顧今日世界,,坐擁大量外匯儲備的中國,,是各國外來投資的重要來源,,更何況,,正如許多加拿大分析家所警告的,如果以政治原因拒絕中海油并購,,勢必將影響中加貿(mào)易關系,,這也是加拿大難以承受的。
當然,,加拿大最終批準并購案,,根本原因是政治操弄完全是損人利己,中海油的并購將給加拿大帶來“凈效益”,。哈珀就希望將加拿大打造為“新興能源超級大國”,,但要實現(xiàn)這一點,加拿大需要6000多億元的資金,,而且,,批準中海油并購,將穩(wěn)固加拿大同中國市場的聯(lián)系,,而中國所在的亞洲,,正是未來能源需求的最大市場。
七年磨一劍,,中海油最終抱得尼克森而歸,,部分原因也要歸根于中海油決策者的成熟穩(wěn)健的并購戰(zhàn)略。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從某種程度上,七年前的并購之敗,,正奠定了七年后的成功,。尤尼科并購功敗垂成,卻鍛煉了中海油的海外并購隊伍,,讓他們直面現(xiàn)實,、審慎出擊;同時,,提升了中海油的國際名氣,,增強了中海油的國際影響力,;而美國政客不加掩飾政治動機的負面影響,則讓其他國家審批者也必須審慎而行,。最終,,水到渠成,中海油乃至中國企業(yè)最大一宗海外并購案取得成功,。加國放行,,美國也順勢做好人予以批準。如果美不批準,,一則不會干擾并購案大局,,畢竟尼克森在美資產(chǎn)很少;二則更凸顯了美國人的有色眼光,,更不利美國的招商引資,。
當然,,并購案還不能說“完滿成功”,,這是因為投出去的畢竟是151億美元真金白銀,再投資還至少需要數(shù)十億美元,。在過去幾年,,中國海外投資投出去是金錢、收回來是糞土的情況也屢見不鮮,。中海油應當抓住這個契機,,向世界也向國內(nèi)證明,中國企業(yè)是有高度競爭力的企業(yè),,并購是為了增值,,不是只給對方“凈效益”,而讓自己成冤大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