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楊幫慶/拍攝 |
來芒市淘玉,賭石是一個令人心跳的話題,。新開采出來的翡翠或黃龍玉,,外皮被風(fēng)化皮包裹著,無法知道其內(nèi)在好壞,,須切割后方能知道它的質(zhì)量,。在未知結(jié)果的前提下出價,這個過程就是賭石,。
就在這刀起刀落瞬間,,演繹著多少傳奇的故事。賭石,,自古有之,,卞和獻(xiàn)給楚國二位國君的璞玉,就是賭石,。不過他第一次賭輸了,,并非石頭之錯,而是賭錯了對象,,后來的楚文王剖開璞玉得到“和氏璧”,,才是卞和和楚文王的雙贏。
在芒市,,賭石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廣州珠寶商潘某在芒市看中了一塊不起眼的玉石毛料。他根據(jù)自己多年積累的相玉經(jīng)驗(yàn),,對這塊毛料仔細(xì)敲擊,、審視后,以1萬元成交后帶回了家,。急匆匆地對準(zhǔn)毛料攔腰就是一刀,,剖開后兩面都是白花花的“白魔”。他拿起其中的半塊一連切了三刀,,仍然連一絲翠綠也沒有,,氣得潘某將剩下的一半踢到了屋角里,。
半年后,潘的一位老客戶,、香港某珠寶行的周先生來到潘家,,看見屋角放著半塊毛料,于是用腳踢了踢,,感到沉甸甸的,,旋即蹲下細(xì)看,問潘:“這塊料賣不賣,?”潘某一聲長嘆,,把實(shí)情原原本本地告訴了周先生,勸他不要買這半塊料,�,?芍芟壬鷪�(zhí)意要買,催促潘快點(diǎn)開價,。于是兩人經(jīng)過議價,,以2萬元成交。此時,,潘某反而凈賺了1萬元,,不禁高興地對周說:“這是你硬要買的,可不能反悔啊,�,!薄敖^不反悔!”周先生說:“讓我當(dāng)面碰碰運(yùn)氣吧,�,!边呎f邊開動切料機(jī),逢中就是一刀,,哇,!除原切面處有2厘米厚的白桿外,其余的內(nèi)瓤全是碧綠通透的上等翡翠,,這半邊綠至少價值2000萬元,。兩人一喜一悲,全都目瞪口呆,。
小張在芒市一家玉石加工作坊里上班,,負(fù)責(zé)切割毛石。有一天老板從筐里挑出一塊毛石丟到廢石堆里,。小張央求老板賣給他,,老板說:“我都看過的石頭,到你手里會變寶,?”小張一再請求,,老板以50元錢賣給了他,。畫線、上架,、切割,,切面上閃爍出了綠光,幾厘米厚的粗皮包裹著上好的翡翠,。第二天一位廣州老板以200萬元的價格買走了這塊石頭,,
賭石,一定是有賠有賺,,講究的是愿賭服輸,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賭石界成就了一些暴富的人,但也使一些執(zhí)著于此的人黯然神傷,。芒市作為一座休閑旅游城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游客來此淘寶,以幾百塊,、幾千塊的價錢買一塊毛料,,看著石料被切割機(jī)慢慢切開,借此了解一下玉石加工過程,,增長一些玉石知識,,不失為一次不同尋常的體驗(y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