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報告提出,,到2020年實現(xiàn)城鄉(xiāng)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對于處在收入分配“金字塔”中低層的普通百姓而言,他們有什么期待要表達,?收入“倍增”的目標又該怎樣實現(xiàn),?
股市不景氣,、儲蓄負增長,,如何實現(xiàn)“財產性收入”增長?
北京市民張明霞的“財產性收入”主要是炒股,,她自1997年入市以來共投入20余萬元,,虧多贏少,但去年以來的“熊市”讓她擔心:再跌下去,,本都賠完了,。
過去的5年,我國經濟一直領跑世界,,GDP年均增9%以上,,但上證綜指卻下跌六成。
在一項媒體調查中,,65.39%的受訪者“財產性收入”來源為股市,、基金和債券,25.02%的人為銀行儲蓄,,除此之外,,還有房屋、車輛等其他固定資產獲得的收入,。
張明霞說:“股市不景氣,、儲蓄負增長,‘財產性收入’增長究竟怎么增,?”
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比,,是衡量一國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歐美等發(fā)達國家國民可支配收入的40%來自財產性收入,,我國城鄉(xiāng)居民財產性收入占比僅為3%左右,。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報告連續(xù)兩次提及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表明了政策的連續(xù)性,�,!敝袊鴦趧訉W會副會長蘇海南說,“同時也表明這一問題仍未得到很好解決,�,!�
股市仍是目前居民獲取財產性收入的主要渠道,專家建議規(guī)范股市運作和分紅制度,。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的調查報告,,2011年我國散戶投資者損失慘重,5000萬股民人均虧損4.2萬元,,77.9%的個人投資者虧損,;但同期277家首發(fā)上市的公司卻募得資金2825億元,比預計金額多出700多億,。
清華大學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認為,,股市成為“圈錢”樂園,根本原因是制度建設不到家,,上市公司治理不完善,,上市公司質量不到家,對上市公司違規(guī)行為沒有有效約束,�,!�
為此,不但要建立健全公司上市資質的評估和監(jiān)管體系,,提高入市“門檻”,,打擊圈錢和內幕交易行為,還要對股市分紅加以強制約束,,不能任由公司成為“一毛不拔鐵公雞”,。
針對“全民炒股”,上海社科院副院長權衡認為,,這也正說明了我國理財渠道的匱乏,。
“讓百姓擁有更多財產性收入,并非一味支持高房價,、高股價,,也不是動用國家政策一味扶持資本市場。而是要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進一步發(fā)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快金融創(chuàng)新,讓百姓獲得更多財產性收入的平臺,�,!睓嗪庹f,。
蘇海南同時提醒,在增加財產性收入同時要防范“馬太效應”,,即有錢人愈加有錢,,資本加快向富裕者聚集。
他認為,,一是可以通過稅收調節(jié),,在二次分配中加大對低收入者進行彌補;二是要在保護合法收入的同時,,對不法獲得財產性收入的行為加以嚴格懲處,;三是通過“限購”、房產稅等措施防止房地產市場大起大落,,制約通過炒房獲得財產性收入的方式,。
提高勞動報酬,企業(yè)“化稅為薪”+建立完善“工資協(xié)商”
溫州梵高服飾公司是一家民營企業(yè),,員工有400余人,。去年國稅地稅共繳納150余萬,再加上養(yǎng)老,、醫(yī)療、工上等社會保險10萬元,,約60%的利潤繳了稅費,。
“銀行融資成本高,有時還要在基礎利率上上�,。常埃�,,讓人吃不消�,!惫矩撠熑嗣分艺f,,企業(yè)利潤被層層“抽拔”,企業(yè)對于員工的漲薪要求力不從心,。
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占比,,歸根結底取決于一線工人的數量以及薪資水平。我國中小企業(yè)吸納了全國就業(yè)的75%以上,,但一線勞動者工薪普遍較低,,我國勞動者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僅占約40%,這一數字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為60%以上,。
十八大報告提出,,努力實現(xiàn)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fā)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經濟學博士許光建認為,,過去我們在國民收入分配中過度向政府財政傾斜,,居民收入占比偏低,制約了居民消費能力,。只有在切蛋糕的時候向居民收入傾斜,,推進收入分配改革才有基礎。
“平衡整個社會勞動關系,,工薪增長最難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yè),。”蘇海南說,,“為企業(yè)‘化稅為薪’減輕了企業(yè)負擔,,是增加企業(yè)為員工漲薪動力最直接的措施;另外,,實業(yè)繁榮了,,國家財富蛋糕做大了,也是企業(yè)員工收入增加的前提,�,!�
“營改增”這個我國目前為止最大規(guī)模的“結構性減稅”已然破冰。上�,!盃I改增”試點情況顯示,,今年前8個月全市納入試點企業(yè)14.3萬戶,試點企業(yè)和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整體減輕稅負63.5億元,;9.3萬戶小規(guī)模納稅人稅負降低40%左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白景明表示,在經濟增速下行,、企業(yè)經營困難之時,,結構性減稅有助企業(yè),特別是小微企業(yè)渡過難關,,為企業(yè)個員工“加薪”創(chuàng)造了條件和空間,。
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林毅夫認為,為中小企業(yè)減負,,還應當推進金融改革,。
他認為,應當構建以地區(qū)性,、中小企業(yè)為中心的金融體系,,輸血勞動密集型實業(yè)企業(yè),以提高工資收入,�,!叭裟軋远ㄍ七M金融改革,,則收入倍增的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
專家指出,,為了使減稅和加薪統(tǒng)一聯(lián)動,讓這種機制的運行方式更符合市場規(guī)律,,需要一個緊跟的機制,,即工資集體協(xié)商。
“提高勞動報酬,、‘提低’,,不能只依靠分配改革來完成,還要依靠發(fā)育市場和完善工資協(xié)商制度來實現(xiàn),�,!敝袊缈圃喝丝诤蛣趧咏洕芯克彼L張車偉說,“市場機制的發(fā)育就包括正常的工資形成機制,,包括集體工資談判,、集體合同簽訂、行業(yè)工資談判,�,!�
加大“民生”支出,社保既要兼顧公平又要提高質量
“兒童白血病,、終末期腎病,、肺癌等20種重大疾病醫(yī)保‘報銷’比例將進一步提高”,,這是15日從全國農村居民重大疾病醫(yī)療保障工作現(xiàn)場推進會傳出的消息。聽到這個消息,,在北京做建材裝修業(yè)的湖南籍民工張友才很激動,。
城鄉(xiāng)居民社保待遇不斷提高,但是張友才也常犯嘀咕:自己在城里屬于沒有工傷保險,、沒有養(yǎng)老保險,、沒有保障房住的“三沒”人員,因此總是少了那么點“安全感”,。
十八大報告對社會保障建設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提出“全面建成覆蓋城鄉(xiāng)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整合城鄉(xiāng)居民基本養(yǎng)老保險和基本醫(yī)療保險制度”。建立市場配置和市場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
近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yè)長足發(fā)展,,進入“普惠制”時代,,但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還需在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社保質量,,保障房等重點領域攻堅,。
權衡說:“近年來我國在教育、醫(yī)療等公共服務領域增加了很多投入,,但在城鄉(xiāng),、區(qū)域公共服務均等化方面,還需要做很多努力,。因為健康,、教育是人力資本基礎投資,如果起點不公平,,那么連獲得發(fā)展的機會也沒有,,也就沒有能力獲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
一位基層政府工作人員對記者感嘆社會保障不均衡,西部一些鄉(xiāng)村學�,?赡芤噘I一張課桌都有困難,,東部一些名校卻為如何花完財政撥款而煩惱,有的甚至年年把墻刷一遍,。
針對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均等化問題,,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翼說:五大險種中,養(yǎng)老,、醫(yī)療,、工傷、生育等在地區(qū)間的差距跟收入形成的差距,,形成了老年人生活水平的差距,。盡快提高統(tǒng)籌層次,使得差距能夠有所控制,,不同地區(qū)間的流動通道能打通,。
在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白景明看來,財政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通過支出結構的調整來增加轉移性收入,,調節(jié)二次分配,。例如通過種糧補助、農機具補助等增加農民收入,,通過低保,、基本養(yǎng)老金等制度為城鄉(xiāng)居民“托底”。
他認為,,在教育,、醫(yī)療等領域,,下一階段要著重解決公共服務質量的提高�,!氨热缃涍^多年的醫(yī)療改革,,農村合作醫(yī)療、大病醫(yī)保等問題都已,,但是看病‘大醫(yī)院人滿為患,、小社區(qū)門可羅雀’的現(xiàn)狀仍存在,如何進一步配置資源,,提高社保質量,,尤為重要�,!�
此外,,據專家介紹,雖然目前各地城鎮(zhèn)職工的社保繳費沒有統(tǒng)一標準,,但養(yǎng)老,、醫(yī)療、工傷,、生育,、失業(yè)保險加上住房公積金稅費大概占個人工資收入的40%。怎樣讓居民用更少的“投入”獲得更多的福利保障,,還需要發(fā)揮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用,。
增加土地增值收益,縮小城鄉(xiāng)收入“鴻溝”
河北某地,,地方政府向農民征地的標準是每畝補償5000元,,村民王老漢認為,自己的“命根子”才換來這點錢,,不公平,,也不合理。
“同地不同權,、同地不同價”的征地制度嚴重制約了農民獲取土地增值收益的權利。征地與賣地之間的“剪刀差”不但剪掉了農民應得的收益,,而且剪斷了他們的致富路,。有專家分析,在目前的征地制度下,,農民僅能拿到土地分配收益的5%至10%,。
舊的征地補償標準,主要通過《土地管理法》來規(guī)范,,但以“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和“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為標準,,并非基于土地市場價值和土地未來的使用用途來確定標準,無法使農民和村集體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
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改革征地制度,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許光建說:“以往在土地征用過程中農民沒有話語權和談判能力,,其利益沒有很好得到保障。要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需要制度創(chuàng)新和周密的制度設計,,例如讓農民以土地作為要素投入入股,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收入,�,!�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遴杰認為,要把“提高農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的措施具體化,,有三種可能的方式,,一是征地范圍不變,提高征地補償標準,;二是征地范圍不變,,讓農民參與增值收益分成;三是縮小征地范圍,,農民自主流轉土地,。
事實上,在增加農民土地增值收益方面,,部分地區(qū)已經做出了一些探索,。
上海松江區(qū)新橋鎮(zhèn)人沈明沖2010年初拿到了新橋鎮(zhèn)經濟聯(lián)合社的《社員證》,并且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中擁有了一定份額的股份,�,!拔椰F(xiàn)在有150份股份,按照每股17元的分紅標準,,去年總共拿到了2550元的分紅,。”他十分感慨:“這個份額還能一代一代傳下去,,這是對農民最大的保障,。”
這是2009年起,,上海松江區(qū)開始推行的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把農村集體資產產權100%全部量化給農民,讓農民成為“股民”,,充分享有集體資產經營管理權和收益分配權,。這不僅讓被征地農民有了長遠保障,,同樣也讓沒有被征地的農民分享到土地增值的收益。
在具體征補方案思路上,,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專家王小映認為,,一方面,應當建立征地補償標準的動態(tài)調整機制,,要根據經濟發(fā)展水平,,當地人均收入增長幅度等情況,對征地補償標準進行調整,;另一方面,,要補償安置方式也將被拓寬,改變此前一次性貨幣安置為主的模式,,而通過采取就業(yè),、培訓、留地,、入股,、納入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等多種安置方式,土地增值收益向被征地農民傾斜,。
“讓農民分享土地增值的好處,,分享城市化的好處。改革現(xiàn)有征地制度,,也有利于扭轉地方政府過于依賴‘土地財政’的發(fā)展思維慣性,。”王小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