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長航鳳凰召開的2012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通過了《公司關于轉讓十三艘船舶資產和相關負債的議案》,,此議案通過票數(shù)并不算高,,僅僅為69.38%,比規(guī)定的2/3(66.67%)通過票數(shù)僅多出2.71%,。
議案低票通過
2012年8月28日,,長航鳳凰與上海長航國際海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航國際”)、中國長江航運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長航有限”)簽訂了《關于轉讓及承接13艘船舶資產,、相關債務及人員事宜的框架協(xié)議》(以下簡稱:協(xié)議),。
協(xié)議顯示,公司將9艘58000噸級船舶,、4艘45000噸級船舶建造合同下的權利和義務以及與上述船舶有關的債務及人員轉讓給聯(lián)合受讓人-長航國際和長航有限,。
根據(jù)資產評估報告,擬轉讓的13艘船舶資產的賬面值為33.37億元,,與之相關的負債為33.07億元,,凈額2945.28萬元,評估后上述13艘船舶資產價值為
22.35億元,,評估后的負債總額為33.07億元,,上述資產和負債評估后凈額為-10.72億元。由于公司財務困難,,相關各方商議決定,,此次轉讓雙方無須向彼此支付對價,即轉讓價為0元,。
9月14日下午2點半,,長航鳳凰在武漢市漢口民權路39號匯江大廈10樓會議室召開了2012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上述轉讓議案。參加現(xiàn)場會議和網絡投票的股東(代理人)共37人,,代表股份27,085,836股,,占公司股份總數(shù)的4.01%,由于長航集團是關聯(lián)方因此回避表決,。
在這次投票中,,議案通過票數(shù)并不高,,甚至可以說是險險通過。據(jù)非關聯(lián)股東投票表決結果顯示,,此次議案同意1879萬股,,占出席會議股東有效表決票股數(shù)的69.38%;反對829萬股,占出席會議股東有效表決票股數(shù)的30.62%,。
0元轉讓價被疑有蹊蹺
有報道指出,,長航鳳凰的轉讓價充滿蹊蹺。此次擬轉讓的船舶負債為33.07億元,,賬面價約為33.37億元,。而經過評估,這13艘船舶的價值卻縮水為22.35億元,,對于擬出售船舶評估價大幅減值,。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出售的13艘船舶,,全部都是新船,,而且只有5艘投入運營,運營時間也不足一年,,其中最短的只使用了三個月,。
對于轉讓價格的大幅減值,長航鳳凰解釋稱,,主要是因為今年航運及船舶市場持續(xù)低迷,,鋼材等原材料價格持續(xù)下降,船價也有下降,。
那么,,長航鳳凰的轉讓價到底有沒有蹊蹺呢?資深投資顧問余藎向記者解釋道:“公司所講的原因是可以說得過去的,,目前造船的成本確實比較低,,發(fā)生11億元的減值可以理解。而且這個減值無需公司承擔,,對于上市公司和中小股民來說,,是沒有損失的�,!�
資深投資顧問余藎向記者分析,,航運業(yè)彈性很大,這次轉讓也是在賭經濟環(huán)境能好轉,�,!熬燃辈痪雀F之舉,先過了今年再說�,!�
事實上,,參與此次買船的長航國際和長航有限目前的境遇同樣不太好過。有數(shù)據(jù)顯示,,今年上半年,,長航國際和長航有限利潤分別報虧2098.04萬元和6.46億元。
負債率過百
余藎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航運企業(yè)普遍陷入困境和虧損狀態(tài),。代表航運業(yè)景氣度的干散貨運輸市場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shù)BDI,自2008年的峰值11793點持續(xù)下跌,,目前還在600多點左右徘徊,。而據(jù)2012年半年報顯示,長航鳳凰的資產負債率已經超過100%,,且自2009年以來,公司累計虧損超過20億元,,此次帶著債務的轉讓,,實乃壯士斷臂,無奈之舉,。
長航鳳凰近幾年來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從2009年到2012年,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達到82.13%,、85.38%和97.37%,。另據(jù)2012年中報顯示,公司的資產負債率達102.46%,。
資深投資顧問余藎表示:“公司已無力承擔日常運作,,公司負債率和凈資產已經超過紅線,而目前在世界經濟不景氣,、需求增長乏力,、全球船舶運力嚴重過剩、運價持續(xù)走低等因素作用下,,絲毫看不出行業(yè)轉暖的趨勢,,此次轉讓13艘船,只是短期避免了一些問題,,但并不能把公司帶入發(fā)展的軌道,。如果經濟繼續(xù)低迷,運價繼續(xù)在低位徘徊,,公司今后的運營還是難以改觀,。”
據(jù)長航鳳凰中報顯示,1-6月完成營業(yè)收入110,535.66萬元,,同比減少11,771.41萬元,,減幅9.62%;營業(yè)成本132,881.46萬元,,同比增加3,032.59萬元,,增幅2.34%;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4,647.31萬元,。
長航鳳凰解釋稱,,受國際國內多重因素影響,干散貨市場需求低增長與運力高增長導致供需嚴重失衡,,市場競爭加劇,,行業(yè)復蘇前景不明,與此同時,,燃油價格持續(xù)高位運行與相關航運成本攀升,,影響公司實際營運能力。報告期內,,公司虧損加劇導致失血,,資金需求量大與市場融資難的矛盾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