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4日,,央視《經(jīng)濟與法》欄目報道了安博教育集團旗下“一對一”輔導的子品牌安博京翰的“黑幕”:學習咨詢師的測評,、個性化輔導方案都是催促家長簽單的手段,,師資力量薄弱,,而學生分數(shù)提升,、名校錄取等等都是虛假宣傳,。
就在央視節(jié)目播出的第二天,安博教育股價大跌7.19%,,報收3.10美元,。實際上,媒體和大眾對“一對一”輔導行業(yè)的質(zhì)疑,,從未停止過,。從最初的辦學資質(zhì)問題,,再到如今的銷售導向、虛假宣傳等等,。即便如此,,仍有眾多教育機構爭相涌入這個行業(yè):除了靠“一對一”業(yè)務在美國上市的學大教育、拿到高額投資的龍文教育,、精銳教育之外,,安博、學而思,、新東方等綜合性集團都有自己的“一對一”輔導品牌,。
然而,更多的數(shù)據(jù)顯示:“一對一”輔導的利潤并不高,,那么這項競爭性業(yè)務的魅力,,又在哪里呢?《中國經(jīng)營報》記者進行了深入調(diào)查,。
利潤困局
“‘一對一’機構的利潤能夠達到5%到10%,,已經(jīng)相當可觀了�,!鼻迦A紫光教育集團副總裁廖祥兵告訴記者,。
如今,在一二線城市,,“一對一”輔導的價格,,每課時在200~1000元之間,客戶一般會購買一個學期的課時,。因此,,客單價能夠達到2萬~5萬元,而北京目前為止最高的客單價達到63萬元,。耐人尋味的是,,各大機構如今的績效管理的導向卻是,少簽大單,�,!皺C構的提成模型是:咨詢師簽單1萬元,提成4%,,2萬元提成4.5%,,3萬元提成3%,5萬元提成1%,�,!睋�(jù)某培訓機構高管李揚介紹,“一對一”行業(yè)中,,客單價越大,,課時數(shù)越多,,折扣力度就越大,單課時的成本就會越高,,而且,,家長退費的風險也會越大。
即便客單價如此之高,,利潤獲取依然艱難,。原因在于,“一對一”輔導企業(yè)的營銷和運營成本,,亦是水漲船高,。
“在一二線城市,每個有效訂單的營銷成本,,在1000元到2000元之間,,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上漲�,!卑纪箓性教育總裁張晉巍表示,。“一對一”輔導機構的營銷推廣方式,,除了戶外廣告,、傳統(tǒng)媒體廣告之外,主要是網(wǎng)絡渠道,,包括各大門戶網(wǎng)站教育頻道的廣告投放,、搜索引擎購買關鍵詞以及浪淘金等營銷平臺的投放。比如,,通過浪淘金平臺,,培訓機構每獲得一個咨詢來電,成本在500元左右,�,!霸跔I銷方面,大家都要去拼,,一個學校附近的戶外廣告牌,,往往同時有數(shù)家機構競價,成交價格會比底價提高好幾倍,�,!�
銷售人員、師資,、管理人員的薪資亦飛速上漲,�,!坝捎谶M入的機構太多,,人才卻不是一夕之間能夠培養(yǎng)出來的,,上市的大機構還有一定議價能力,畢竟他們有上市公司的平臺,,有晉升通道,,中小機構除了開高薪,別無他法,�,!睆垥x巍說。
以北京為例,,從“一對一”輔導興起的2005年至今,,7年之間,“一對一”行業(yè)的咨詢師,,即銷售人員的底薪,,由1200元/月,漲到如今的2200元/月,,上漲幅度超過40%,。除此之外,為了鼓勵銷售人員多簽單,,提成點數(shù)也明顯提升,,從7年前的1%,到如今的5%~8%,。優(yōu)秀的咨詢師,,每月能夠入賬5萬~6萬元。
“在學生的學費中,,教師工資占整個學費40%以上,,銷售提成5%~8%,還有營銷,、運營,、房租等等,最終,,教育機構的利潤不足10%,,這是顯而易見的�,!睆垥x巍說,。
“‘一對一’業(yè)務,進入門檻低,,一個門店,,幾個老師,幾個管理人員湊齊,就能招生了,。但是,,招生、運營成本越來越高的背后,,是機構和投資的飽和,。”廖祥兵如是說,。
實際上,,報名“一對一”輔導的主要是中考、高考生為主,,覆蓋面是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四個年級的學生,。而以北京地區(qū)每年有7萬多名學生參加高考計算,市場容量一共只有28萬人次,,而其中真正產(chǎn)生消費的,,不會超過一半。但是,,北京市僅僅在工商局注冊的教育機構,,就達到7000家。
機構糾結
同樣是專注中小學課外輔導的企業(yè),,專注“一對一”輔導的學大教育和擁有多項業(yè)務的學而思集團,,在市值、利潤等方面都有著極大差距,。
截止到2012年9月10日,,學大教育股價3.32美元,市值2.2億美元,,而學而思在經(jīng)歷了“奧數(shù)禁令”大跌之后,,股價仍然有8.02美元,市值6.2億美元,。前者的市值近乎是后者的三分之一,。從利潤上看,2011財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學而思凈利潤為2404萬美元,,凈利潤率20.06%,同比增速為68.8%,;學大教育凈利潤為480萬美元,,凈利潤率8.44%,終于扭虧為盈。
實際上,,在2011財年,,學大教育的學習中心數(shù)量,增加了43.13%,,成為規(guī)模擴張最快的教育企業(yè),。一般而言,,教育企業(yè)擴充規(guī)模需要一系列的資金投入,,使得企業(yè)運營成本飆升,凈利潤下降,。
學大教育沒有其他業(yè)務,,企業(yè)想要持續(xù)增長,只能讓“一對一”輔導業(yè)務保持增長,。因此,,學大教育首先需要雇傭更多的教師。2008年~2010年,,學大教育的師資成本分別達到了2127.3萬美元,、4359.2萬美元、7747.1萬美元,,占凈營收的比例高于50%,;2009~2011財年,學而思的師資成本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25%,、25%和23%,,遠低于學大教育。
“‘一對一’輔導中,,在任何周期內(nèi),,一個老師,最多帶8個學生,。學大教育有好幾個每年營收在1000萬元以上的教學點,,那樣的教學點至少要配100個老師。實際上,,營業(yè)額越大的校區(qū),,利潤反而更低�,!崩顡P告訴記者,,“要做大規(guī)模,學大必須不斷擴張,;而在擴張的過程中,,如果教學點的上座率上不去,很容易出現(xiàn)虧損�,!�
“未來幾年內(nèi)的‘一對一’輔導市場,,能生存下來的只有兩類,第一類是上市公司,,或者融資到位的機構,,比如學大、龍文,、精銳,;第二類則是有小班培訓的機構,比如金鑰匙,、巨人,,前者有資金后盾,后者有師資,、學生流量資源,,師資有口碑,且營銷成本相對較低,�,!痹诶顡P看來,沒有上述兩種資源的機構,,只有兩種命運,,要么倒閉,到么如京翰一樣,,被大集團收購,。
記者觀察 解開隱藏的邏輯
“班課輔導的利潤遠高于‘一對一’,這是人盡皆知的事情,。但是,,做‘一對一’起家的機構,很難擴充業(yè)務線,,而做班課輔導起家的機構去做‘一對一’,,卻相當容易�,!鼻迦A紫光教育集團副總裁廖祥兵表示,。
學大教育雖然一直力圖拓展班課培訓業(yè)務,但是,,時至今日,,該業(yè)務對集團貢獻仍然偏低。北京市場甚至有“學大砍掉班課業(yè)務”的傳聞,。對此,,學大教育CEO金鑫向《中國經(jīng)營報》記者證實,,學大教育的班課業(yè)務沒有停止,只是在調(diào)整中,�,!叭绻麑W大打算從‘一對一’的老師里挑選出一些老師教班課,必定失敗,。學大想做班課,,最好的路徑就是并購,并購一個有資源的班課學校,。反之,,如果金鑰匙或者巨人打出廣告,讓班課老師去做‘一對一’,,絕對受歡迎,。但是,,那些老師卻不一定愿意去上‘一對一’課程,。”某班課學校員工劉先生告訴記者,。
以北京地區(qū)為例,,早年的一批班課培訓機構,包括新干線,、匯佳等等,,能夠拿到教委頒發(fā)的教學資質(zhì),其創(chuàng)始團隊均在教育行業(yè)有些資源,,與公立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有一定關系,。首先,他們有教師資源,,其次他們有公立學校的渠道資源,,否則他們連第一批學生都招不到。如今,,渠道招生已被主管部門嚴格禁止,,但是,教師和學校的口碑已經(jīng)積累下來,。然而,,在中國的行政壟斷之下,教育資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像教育機構散發(fā)的廣告一樣,,無限制增加。
“教育這個行業(yè),,看似誰都能做,,其實資源門檻相當高,。有資源者順風順水,無資源者寸步難行,。在中國現(xiàn)行的行政壟斷,、應試教育體制之下,其隱藏的邏輯就是如此,�,!绷蜗楸f。
“‘一對一’輔導業(yè)務,,門檻低,,企業(yè)的創(chuàng)始團隊多半都沒有多少教育資源,所能依靠的只有廣告攻勢和銷售攻勢,。但是,,無論他們怎么宣傳,教學質(zhì)量還是不好,�,!痹诹蜗楸磥恚铒@而易見的是:“一對一”輔導行業(yè)中,,機構對品牌的宣傳要強于對教師的個人宣傳,,而且客戶在報名的時候,往往不知道授課老師的姓名,、教學經(jīng)驗,。“‘一對一’機構無法公布老師是誰,,因為他們的師資資源有限:優(yōu)勝教育的老師中,,絕大部分是師范學校畢業(yè)生。學大和龍文的老師中,,來自外省市的有經(jīng)驗的老師占相當比例,。北京本地的有經(jīng)驗的離退休教師,去‘一對一’機構任職的極少,�,!�
實際上,北京市早已出臺相關政策,,禁止公立學校在職教師在培訓機構兼職授課,。因此,培訓機構所能雇傭的,,有教學經(jīng)驗的老師,,就只剩下離退休老師,而這些老師則主要集中于老牌的班課培訓學校中,。畢竟,,班課教學的薪酬高于“一對一”,,且工作強度低于“一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