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qū)顏謝村菜農王在虎的蔬菜大棚里有一個紙箱,,箱子里放著各種各樣的農藥包裝物,,《經濟參考報》記者仔細數了數,,共有14種農藥,包括殺蟲類農藥8種,、殺菌類4種、殺螨類2種,。 王在虎說,,設施蔬菜周年生產為病蟲害越冬和繁殖提供了適宜場所,,導致病蟲害發(fā)生多,、蔓延快,、危害重,,這些年白粉虱,、蚜蟲、紅蜘蛛,、薊馬,、潛葉蠅,、根結線蟲等蟲害以及枯萎病、炭疽病,、葉霉病,、灰霉病、霜霉病,、疤斑病、晚疫病等病害越來越多,,危害逐漸加重,迫使菜農用藥次數增加,,藥量加大。 一畝大棚菜地每年要“接納”多少肥料,、農藥,又有多少會進入土壤或水體形成污染,?《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山東、江蘇,、北京等地進行了實地調查。 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不少菜農仍然講究“蔬菜一枝花,,全靠肥當家”,,化肥過量使用比較普遍,同時科學施肥普及不足,,多數菜農信奉“肥大水勤,不用問人”,。盡管大多數肥料包裝上都有使用說明,,但不少菜農還是憑“感覺”施肥,。 山東壽光市古城街道辦前王村菜農王宗先告訴記者,大棚蔬菜的肥料使用主要包括底肥,、追肥兩大類,,底肥既有雞糞,、豬糞等有機肥,也有氮,、磷、鉀等化肥,,追肥分隨水沖施和葉面噴施兩種。 綜合記者的隨機調查,,一畝設施菜地每年的用肥情況大致為:底肥:豬糞,、雞糞等有機肥5000公斤,,化肥400公斤,微量元素10公斤,。追肥:化肥400公斤,,葉面肥50公斤。 山東省農科院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的一個課題組自1994年就開始在壽光市調研化肥使用情況,。課題組最近一次調查時,,氮磷鉀三種肥料的使用量分別為286公斤/畝、220公斤/畝,、298.4公斤/畝,。 山東省農科院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研究員江麗華說,目前的施肥量是蔬菜生長所需量的4至10倍,。與過度施肥相對應的是,,肥料利用率仍然比較低。氮肥的表觀利用率在7.51%至36.73%之間,,磷肥的表觀利用率在4.88%至18.78%之間,,鉀肥的表觀利用率在10.65%至51.44%之間。多余的肥料都將進入土壤或水體形成污染,。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不少菜農認為,他們都清楚化肥用多了對土壤有污染,,對糧食水果蔬菜品質有影響,,但是不用化肥產量又上不去。壽光市一名菜農說:“化肥就像鴉片,,用了不好,,不用又不行,我們是又愛又恨,�,!� 壽光市文家街道辦韓家村菜農韓貴方告訴記者,近年來病蟲害越來越多,,很多都是以前沒有見過的,,老百姓很難分辨,只能多用藥,,大家都覺得“有病沒病,打了再說”,。 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施用農藥貫穿設施蔬菜栽培的全過程,,從種子到果實,每一步都伴隨著農藥的施用,。種子要農藥拌種,;休棚期直接對土壤用藥,以解決土壤消毒,、連作障礙,、滅殺土傳病蟲害;從定值到最后拔秧一直要防治各種病蟲害,。為了提高坐果率,、膨大催熟果實或果實塑形,還要使用大量植物激素,。 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前所長劉兆輝介紹,相關研究表明,,由于農藥制劑的物理,、化學性能局限,,真正作用于作物上的僅占施用量的10%至30%,,其余20%至30%進入大氣和水體,,50%至60%殘留于土壤中,造成污染,。 過多用肥對土壤,、地下水造成了嚴重污染,。江麗華說,據監(jiān)測,,1994年壽光市20米左右地下水硝酸鹽含量約為40毫克/升,,到2000年時達到了120毫克/升,,而到2010年,,30米埋深的地下水就達到了207毫克/升,超過國家標準5倍,。 大棚菜地與露天菜地相比,,土壤硝酸鹽含量要高出數倍。露天菜地土壤平均硝酸鹽含量約為40毫克/公斤,,而大棚菜地土壤平均硝酸鹽含量超過200毫克/公斤。 據專家介紹,,磷肥,、復合肥等化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有機肥中鋅,、銅等重金屬含量較高,,過量施肥會造成農田土壤中重金屬積累。中國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對北京,、天津、山東,、河北的土壤重金屬含量測量結果顯示,,天津,、河北和山東大棚菜地均處于土壤重金屬輕污染狀況,,北京大棚菜地土壤屬于重金屬污染警戒級,。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蔣高明建議,在蔬菜生產上,,應當適當控制大棚蔬菜規(guī)模,,把大棚蔬菜作為正常蔬菜生產的一種補充,而不是取代正常蔬菜生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