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輪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落幕,。從具體成果清單看,,本輪會談取得六大類67項成果,中方做出了進一步開放金融市場的積極努力,;但此前備受矚目的“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議題,,再次止步于口頭承諾,未見美國有實質性行動,。 事實上,,美國能不能真正放寬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暢通對華技術轉讓,,開展雙方更高層面的合作,,不僅是解決中美貿易平衡的關鍵,也是中美建立戰(zhàn)略互信,、經濟互利的“新型大國關系”的基礎,。 一直以來,美國占據(jù)全球制造業(yè)產業(yè)鏈的高端,,但想要回歸實體,,實現(xiàn)“再工業(yè)化”,,也面臨著重重阻礙,比如制造業(yè)成本上升,、產業(yè)鏈外移等等,。美國的“再工業(yè)化”絕對不是簡單的回歸低端制造,而是要向新能源,、高技術出口等高端回歸,。為此奧巴馬雄心勃勃地提出“出口倍增計劃”,要在2009年1.5萬億美元的基礎上,,到2015年達到3萬億美元的出口規(guī)模,。顯然,作為美國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市場對美國出口前景乃至整個美國經濟的恢復和結構調整有重要影響,。 但現(xiàn)實情況是,,美國放松對華出口管制至今仍未有實質性變化,,也并未改變對華高技術輸出一貫的歧視性態(tài)度。美國現(xiàn)行出口管制體系源于冷戰(zhàn)時期,,旨在限制軍需品,、兩用材料和技術的出口,幾乎每年美國都推出一份長長的出口管制商品名單,。金融危機后,,為刺激出口,美國政府一度調整了出口管制體系,,2009年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出口便利化措施修改草案,,調整了64個出口目的地國家和地區(qū)的出口管制程序,但依然把最大的貿易伙伴中國排除在外,。 “出口管制”是一把“雙刃劍”,,主觀上是限制中國獲得美國高技術,但客觀上無異于作繭自縛,,不但限制了美國民用高技術產品的出口,,而且嚴重影響了兩國企業(yè)在高技術領域的合作,成為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原因之一,。 從高技術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看,,由于高科技產品研發(fā)投入大,并且產品生命周期短,,在全球化的形勢下,,要分攤研發(fā)成本,必須走大量出口的路線,,提高產品銷量,,依靠規(guī)�,;暮M馐袌霁@得與研發(fā)投入成正比例的利潤。而中國正逐漸成為世界科技產品的巨大進口市場,,商務部數(shù)據(jù)顯示,,2001年至2011年,中國進口高技術產品從560億美元增至4630億美元,,年均增幅23.5%,;同一時期自美進口的高技術產品,則由2001年占中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的16.7%降到2011年的6.3%,。 根據(jù)相關預測,,未來10年中國高技術產品市場的年增長率將達到20%至40%,。如果美國放寬對華出口限制,,維持在中國同類產品進口總額18.3%的市場份額,對華高技術產品出口就可達到600多億美元,。但由于美國限制高技術出口和技術轉讓,,中國這一巨大的市場將讓美國企業(yè)“可望而不可及”。 此外,,一國要想保持技術領先地位和產品的活力,,必須加快成熟技術轉讓,將更多精力投放到新技術研發(fā)上,。對華高技術出口管制反而嚴重違背了全球技術擴散的本質規(guī)律,,看似限制中國,實質限制的是美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