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理財產品虧損的報道屢見不鮮,,被坑的投資者往往都糾結于銀行理財產品信息不透明,產品凈值,、運行情況不公開,。記者查閱多家銀行網站后發(fā)現(xiàn),不少銀行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工作已有明顯改善,,但仍有銀行在暗箱操作,。
讀者劉女士日前向記者表示,她今年1月在某大型國有銀行購買了一款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該產品屬于區(qū)間型結構,,要求黃金在一定價位內波動,漲跌幅度過大會令產品收益受損,�,!�1至2月正是黃金上漲很猛的時候,我想查查金價是不是突破了區(qū)間,,卻怎么也找不到準確價格,。”原來該產品的掛鉤標的以路透XAUFIXAM頁面北京時間18時30分公布的黃金美元定盤價為準,,而劉女士的電腦只能看到國內黃金的價格,,在搜索引擎上也找不到路透相關頁面。
類似的情況在其他銀行也有發(fā)生,,例如去年某外資銀行發(fā)行了一款掛鉤于股票的理財產品,,該股票是在瑞士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該銀行不向投資者提供股價情況,,一旦股價大幅波動,、超過銀行設計的波幅,投資者就只能認倒霉,。記者曾為此詢問過該銀行,,銀行方面的表示是,“我們會按月或按季度向客戶披露產品情況,,要是想查詢股價,,投資者可以去瑞士證券交易所查詢”。
記者查閱了多家商業(yè)銀行的網站后發(fā)現(xiàn),,中國銀行,、工商銀行、民生銀行等對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工作比較到位,。例如,,中行官網首頁右下方設置了一個“金融數據”專欄,不僅有正在運行的理財產品凈值,,還有結構性產品掛鉤標的物的價格,,這些信息完全向公眾公開,即使客戶未登錄網銀,,也能很快查詢到所需信息,。相比之下,民生銀行,、農業(yè)銀行,、建設銀行官方網站也有理財產品凈值信息,但需要用戶多次點擊才能進入查詢頁面。
而交通銀行,、星展銀行等理財產品信息披露情況較為雞肋,。這些銀行官方網站通常按月披露一次產品凈值,星展銀行最新發(fā)布的一期《理財產品市場價值一覽表》截止日期為2月24日,;交通銀行網站理財產品公告最后一次更新則為今年1月18日,。華夏銀行、中信銀行等網站只有產品到期收益情況,,沒有產品凈值和掛鉤標的追蹤情況,。
專家表示,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公開信息并不完全透明,,產品表現(xiàn)要通過對賬單,、產品通知書、致電客戶經理等方式才能獲悉,,外資銀行,、城商行此類現(xiàn)象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