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3·15”,,各種維權呼聲再起,金融領域“忽悠”,、“誤導”,、“被收費”等違規(guī)行為不斷引發(fā)維權風波。日前,,本報聯(lián)合新浪財經頻道,、搜狐理財頻道、和訊財經頻道進行理財調查,,對投資者投訴集中的五大理財亂象進行曝光,。
最昂貴的蛋糕:理財產品頻現(xiàn)巨虧
“產品有風險,購買須謹慎,�,!背舜婵睢�,,可稱是最為穩(wěn)健的銀行理財產品也頻頻曝出巨額虧損,,甚至血本無歸。當下,,銀行理財產品已成為投資者投訴的重災區(qū),。
本報記者了解到,某客戶3年前花15萬元人民幣購買了一外資銀行的澳元理財產品,,掛鉤主要標的是新能源類股票,,3年后,本金僅剩7000元人民幣,,而補償就是一個遲到的生日蛋糕,,這讓客戶欲哭無淚。其實如果銀行能夠考慮到投資者的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在做理財業(yè)務時,,讓風險控制貫穿理財業(yè)務的售前、售中和售后,,可能巨額虧損的風險會減少很多,。
目前,監(jiān)管層開始完善理財產品管理,包括售前防止誤導,,產品說明書設計時進行風險提示,;售中在官網實時發(fā)布產品運行情況報告等。但更多的銀行業(yè)內人士認為,,理財產品的售后管理應該盡快提上議程,。
商報提醒:客戶購買產品時,對產品的接觸主要就是在購買之前,,不能只看收益而忽略風險,,特別是掛鉤于股票、基金的這些結構性產品,,簽名前一定要了解產品的特點,,保證權益最重要。
無奈車險潛規(guī)則:有車族抱怨理賠難
“同一輛車,,3家保險公司開了3種價格,,一差就是六七百元,這是怎么回事,?”
“買輛新車卻碰上了捆綁銷售,,被迫買了好幾個不必要的保險……”“按照新車價格收保險費,理賠的時候卻是按照折舊后的價格賠償,,這簡直是霸王條款,!”保險公司在提供車險時的“肥瘦搭配”、“高保低賠”,、“費用差距”等成為有車一族經常抱怨的話題,。
聯(lián)合調查顯示,在財產險消費領域的投訴中,,絕大多數是針對車險,,基本是車險定損理賠慢、車險賠付遲遲不到賬,、車險定損與維修價存在差價,、無責不賠等問題。
對于車險行業(yè)的潛規(guī)則,,整治車險理賠難的“時間表”已明朗化,。今年2月,在保監(jiān)會召開的綜合治理車險理賠難工作會議上,,保監(jiān)會財險監(jiān)管部副主任朱藝披露,,整治車險理賠頑癥將用3年時間、分四步推進,,并于今年底前嚴查重處一批惡意拖賠,、惜賠,、無理拒賠的案件。
商報提醒:車主在選購車險時,,如何搭配險種很重要,。選購車險應因人、因車而異,。對于駕新車的新手,,選購車險應盡量全一些,不過自燃險暫時可不購,,因為新車發(fā)生自燃的概率很低,。對于高檔車,,車主應選購劃痕險和玻璃單獨破碎險,。
虛假搞怪研報頻出:券商研報嚴重不靠譜
在“3·15”消費經歷調查問卷中,“研報最不靠譜的是哪家,?”這一問題吸引了投資者的注意,。
近年來,券商研報惡搞事件層出不窮,,虛假研報,、搞怪研報頻出。中國寶安石墨烯,、重慶啤酒等研報不但讓市場再次見識了券商研報的不負責任,,更讓不少投資者因此而遭受損失。
日前,,有媒體曝出,,兩股民王某和夏某在聽信天相投顧薦股報告并買入相關個股而致巨虧,隨后二人將天相投顧告上證監(jiān)會并要求索賠,。但也有人為券商辯護,,券商等第三方研報僅供投資者參考,如果報告里的信息都“準確”,,那么股民也不會輕易被套,。
此前,證監(jiān)會也下發(fā)了《證券投資顧問業(yè)務暫行規(guī)定》和《發(fā)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guī)定》規(guī)范券商薦股等行為,,如證券研究報告發(fā)布前,,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應對其進行質量控制和合規(guī)審查,;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防止制作發(fā)布證券研究報告的相關人員謀取不當利益,。不過業(yè)內人士呼吁,,監(jiān)管層應該更加細化券商研報方面的管理,。
商報提醒:“信人不如信自己”。股市就像“賭博”,,誰都不能準確知道明天的大盤和個股走勢,,內幕消息多了就不是內幕消息了,所以機構建言可以適當聽取,,但不能作為投資的主要指引,。
兩年存款變十年保險:存單變保單騙你沒商量
調查顯示,投訴曝光最多的案例就是存單變保單,。統(tǒng)計表明,,同2010年一樣,人身險投訴中反映的銀保銷售誤導問題最為突出,。2010年銀保誤導的投訴量約為人身險領域總投訴量的1/3,,2011年則已接近半數。來自上海市的楊先生表示,,2010年去農業(yè)銀行某支行辦理兩年期存款業(yè)務,,銀行工作人員明確告知這個產品比存定期劃算,兩年后同樣可以支取的,,誤把存款買成了保險,。讓楊先生做夢也想不到的是,產品到期到銀行取錢,,卻被告知是10年期限的保險產品,。
事實上,針對銀保誤導銷售屢禁不止,,2010年11月初,,銀監(jiān)會頒布規(guī)范銀保業(yè)務的通知,要求銀行在12月底前徹底清退保險公司的駐點銷售人員,,改由銀行人員銷售,。隨后保監(jiān)會也推出了相關的政策重點規(guī)范銷售人員的從業(yè)素質。
商報提醒:認清理財產品和保險的區(qū)別較為重要,,一般在銀行銷售的保險產品都是分紅型的產品,,而銀行自身的理財產品都不會有分紅型產品。
口頭承諾變卦:房貸遭遇捆綁銷售
通過貸款買房已經是當今多數普通老百姓的不二選擇,,但是在信貸額度收緊的大環(huán)境下,,審批嚴格、放款時間也延長了,,隨之而來的一些房貸亂象也讓購房者甚是無奈,。
朱先生在湖南購買婚房,2011年春節(jié)剛過就去交通銀行科大分行辦理房貸申請手續(xù),,當時經辦人王女士告訴他可以一個月放款,,但因朱先生有信用卡延期還款的不良信用記錄,,經辦人便誘導他辦理保險,表示可以給他申請到9.8折房貸,。同時,,之前口頭承諾的利率優(yōu)惠,到合同上卻成了上浮5%,,讓朱先生難以接受,。其實這些口頭承諾變卦的事情常有發(fā)生,甚至很多客戶簽訂了空白合同,,結果條款被信貸員隨意更改,。
此前,銀監(jiān)會在其網站上發(fā)布了《關于做好住房金融服務加強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銀行不能毀約不按合同上簽訂的條款執(zhí)行,。同時銀監(jiān)會于2月下發(fā)“七不準”,,要求不得以貸轉存、不得存貸掛鉤,、不得以貸收費,、不得浮利分費,、不得借貸搭售,、不得一浮到頂、不得轉嫁成本,。
商報提醒:白紙黑字,,房貸合同對于客戶來說是最重要的權益保障,所以不要因合同冗長或者信貸員給予怎樣的口頭承諾而輕易簽字,,一定確認好條款再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