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農產品“賣難”和價格波動風險成為多位兩會代表委員建議和提案的主題,�,!督洕鷧⒖紙蟆酚浾攉@悉,除了發(fā)展農業(yè)合作組織、優(yōu)化流通環(huán)節(jié)等建議,,完善農產品期貨體系的呼聲最為高漲,。 全國人大代表、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劉興強說,,大商所將加強對“三農”的服務和加大對農產品期貨的開發(fā),。一是要為廣大農戶和涉農小微企業(yè)培訓期貨知識,讓他們增強現代市場經營意識,,懂得利用期貨價格指導生產,,懂得利用期貨工具管理風險;二是要推出更多涉農期貨品種,,適時推出農產品期權,;三是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和支持期貨公司等金融機構服務“三農”,。 劉興強建議,,選擇運行完善成熟的大宗農產品期貨品種,推出相應期權交易試點,。他表示,,我國農產品期貨市場經過近二十年的發(fā)展,,玉米,、豆油等大宗農產品期貨交易制度完善,成交活躍,,功能發(fā)揮充分,,完全具備開發(fā)期權交易的基礎條件。 劉興強還透露,,現在我國商品期貨品種有20多個,,但生豬、雞蛋,、肉雞等養(yǎng)殖方面的品種還沒有,。大商所對生豬期貨已經研究多年,還在研究雞蛋期貨,,希望能夠盡快推出,。 另有媒體報道稱,農產品期貨創(chuàng)新可能從兩方面著手,,一是推出新品種,,將原有谷物、油脂類品種體系補充完整,,粳米,、菜籽、菜粕有望成為今年新品種的先頭兵;二是推出新品種,,構建新的品種體系,,目前土豆、雞蛋等品種正在監(jiān)管層的考慮之中,。 目前,,我國國內己有包括糧、棉,、油,、糖在內的13個農產品期貨品種,2011年農產品期貨交易量5.73億手,,占全部市場份額的54.33%,,成為全球第二大農產品期貨市場;玉米,、大豆等一批農產品期貨已經成為國內市場定價參照中心,,為相關農民種地賣糧、企業(yè)生產提供了價格指南針和經營的避風港,。 生豬,、雞蛋、土豆等農產品進入期貨業(yè)的視野,,與這些農產品價格波動風險較大很有關系,。比如豬肉價格幾乎以三年一次的周期上演“過山車”式行情,價格暴跌導致大量散戶因虧損而退出市場,;去年年底內蒙古土豆增產不增收,、滯銷賣難引起社會廣泛關注,農業(yè)部和商務部甚至就此專門出臺措施幫助農民賣土豆,。 全國政協(xié)委員孫太利在提案中說,,河北省承德地區(qū)圍場縣的一位農民遲福忠多次呼吁,希望政府幫助解決當地800萬噸土豆,、30萬噸胡蘿卜,、50萬噸蔬菜儲存和深加工問題。 像孫太利委員提到的案例不在少數,,多位政協(xié)委員的提案均提及“賣難”,。全國政協(xié)委員宗貽平認為,由于部分農產品結構不合理,,市場供求失衡,,銷售不暢,造成了部分地區(qū)農產品滯銷或低價銷售,,出現了豐產不豐收,、甚至豐產虧本的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不利于農村經濟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全國政協(xié)委員龔立群對于應對農產品價格風險提出了四點建議,,其中特別提出,扶持并鼓勵農民及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參與農產品期貨交易,。擴大農產品期貨交易品種,,建立健全農戶參與期貨交易的資金保障體系,并設立專項資金,,在財政,、信貸、立法等方面大力引導,、支持,、鼓勵農民及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參與農產品期貨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