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國燃氣(以下簡稱“中燃”)股價再度上漲,。盡管上漲只有0.01港元至每股3.69港元,但對中國石化和新奧燃氣(以下簡稱“新奧”)組成的收購方而言,,這并不是個好消息,。市場人士普遍認為,,中燃大股東聯(lián)手富地石油(以下簡稱“富地”)展開反收購后,已經(jīng)成功地推高了中國燃氣股價,,超過中國石化和新奧燃氣的要約收購價0.19港元每股,,這直接提高了中國石化和新奧燃氣的收購成本9億港元。
博弈 大股東引援推高股價
盡管中國石化一方在收購中燃一事上志在必得,,但為了維護自身利益,,中燃大股東也毫不猶豫地引援,發(fā)起反收購,。
2月18日,,與中燃前高管劉明輝結(jié)盟的英國上市公司富地石油突然宣布,,公司董事及大股東邱達強的私人公司,已與債權(quán)人達成協(xié)議認購中燃股份,,并可轉(zhuǎn)賣給富地和劉明輝的合資公司,。對此,富地方面解釋,,此舉是希望盡快融資,,并增持中燃。
富地石油2011年12月宣布與劉明輝組建合營公司China Gas Group Limited(以下簡稱“China Gas”),,雙方各持股50%,。富地董事及常務副主席邱達強目前持有富地36.5%股份,而富地一方增持主體目前已變?yōu)镃hina Gas,。
近期,,富地及韓國SK繼續(xù)增持中燃。2月16日,,富地第19次增持中燃635.6萬股,,涉資2326.2萬元,持股增至13.06%,;韓國SK近期也已完成第17次增持,,持股增至10.78%。香港聯(lián)交所信息顯示,,富地和韓國SK增持部分股票的價格在每股3.5港元以上,,高于中國石化一方的每股3.5港元的要約收購價。
公開信息同時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燃前高管劉明輝持股占比13.43%,如果加上富地持股,,目前劉明輝一方持股比例將高達26.49%,。而在此前,富地方面曾表示,,和劉明輝組成的聯(lián)盟不會考慮中國石化方面的收購要約,。
對此,美國投資機構(gòu)Columbia Capital投資經(jīng)理張超向《經(jīng)濟參考報》記者表示,,邱達強突然插手,,將使收購雙方的博弈進一步加劇。劉明輝聯(lián)手富地后,,中燃股價一路上揚,,目前已經(jīng)高于中國石化一方的要約價格。而富地此番表態(tài),,則有可能使中燃股價進一步被推高,,增加中國石化方面的收購難度,。
2011年11月,中燃股價維持在每股2.2港元左右,;2011年12月,,中國石化一方發(fā)出收購要約后,中燃股價一路上漲至每股2.8港元左右,;2012年初,,股價已漲至每股3.4港元的高位;2月21日,,中燃股價漲至每股3.69港元,,高出收購要約價約4.3%。
倫敦花旗銀行分析師梁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劉明輝聯(lián)手富地,,是中燃一方的反收購策略。梁嘉進一步解釋,,中國石化和新奧一方的收購價格是每股3.5港元,,涉及資金為167億港元。而目前其股價已經(jīng)達到每股3.69港元,,超過了中國石化和新奧方面的報價,。而富地和SK方面的連續(xù)增持,則會將中燃股價進一步推高,。屆時,,將成為對中國石化和新奧展開反收購的重要籌碼。
價值 拒認1.68倍市凈率收購價
此前,,中燃總裁兼總經(jīng)理梁永昌曾公開表示,,中國石化和新奧的收購價格沒有反應出公司的內(nèi)在價值;中燃方面還公開表示,,公司股東對每股3.5港元的報價難以接受,。
有市場消息稱,中燃可能希望以每股4港元的價格完成交易,。這意味著中國石化一方要在167億港元的基礎上,,再加價至少23億港元,,才能達到中燃的期望,。
不過,中國石化一方已經(jīng)明確表態(tài),,不愿再提高收購價格,。在2011年12月,中國石化和新奧提出的收購方案中則顯示,,中國石化一方認為,,中燃的合理股價約為每股2.8港元,。
對于中國石化一方的估值,中燃多次表示難以接受,。中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中燃擁有40多個城市的管道燃氣專營權(quán),新奧擁有30多個,,中化煤氣,、華軟燃氣等公司擁有20多個。從這一角度看,,中燃潛在價值巨大,,應該遠超每股3.5港元的價格。
一位中燃華南區(qū)中層人士此前還指出,,中燃還擁有151個城市天然氣分銷經(jīng)營權(quán),,同樣位居業(yè)內(nèi)前列,其價值不容低估,。
華富財經(jīng)吳家順分析介紹,,如以3.5港元測算,中燃市凈率為1.68倍,;如以1.9倍市凈率計算,,則價位在每股3.95港元左右,和中燃期待的每股4港元極為接近,。但吳家順也指出,,1.68倍的市凈率已超過鄭州燃氣私有化作價的水平。
另有分析認為,,在中燃擁有天然氣分銷經(jīng)營權(quán)的城市中,,其他公司也擁有相同的經(jīng)營權(quán),肯定會消弱中燃的盈利能力,。因此,,中燃的估值也會大打折扣。
對于目前的僵局,,外界普遍認為,,中燃大股東一方反對收購,只是在迫使中國石化一方提高報價,。高盛等投行報告指出,,此次收購將是“三贏”。如果完成收購,,中國石化可以獲得下游天然氣分銷渠道,;新奧有望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中燃則可獲得中國石化的上游原料支持,。因此,,任何一方都不會真正排斥交易,。
“雙方都在爭取有利于自己的股價�,!睆埑f,,企業(yè)間并購不可能一蹴而就,雙方一定會圍繞“價格”這一核心而討價還價,。作為上市公司,,中燃會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股價;而中國石化一方則會想方設法尋求合理價格,。目前,,雙方在收購價格上似乎仍有分歧,可能會在未來就這一問題繼續(xù)針鋒相對,。
風險 中燃議價策略存風險
就在中燃推高股價的同時,,部分投資者及業(yè)內(nèi)專家也注意到了中燃議價策略中暗藏的風險。
一位持有中燃股票的中小投資者向記者表示,,中燃股價上漲,,主要是靠收購消息支撐。但交易一旦談崩,,中燃被爆炒的高股價將會應聲下跌,,可能會跌回先前每股2.2港元,甚至更低的水平,。屆時,,不僅是廣大中小股東,富地,、韓國SK等大股東,,也會損失慘重。
記者了解到,,目前,,已經(jīng)有投資者注意到了中燃收購戰(zhàn)中的風險,開始拋售中燃股票,。香港聯(lián)交所披露信息顯示,,德意志銀行在2012年1月份,以每股3.65港元左右的價格,,累計拋售中燃股票超過6100萬股,,套現(xiàn)達2.23億港元。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研究員宛學智對《經(jīng)濟參考報》表示,,大股東為保全自身利益而犧牲中小股東利益則時有發(fā)生,。因此,,如果中燃大股東和高管為保全自身利益,,為保全對中燃的控制,,而犧牲中小投資者利益,也不足為奇,。
有市場人士介紹,,富地在倫敦交易所披露的與劉明輝的合資公司信息中,并未提及劉明輝曾被深圳公安局拘押和被檢察機關(guān)立案,;根據(jù)2月18日富地公告,,盡管收購資金借貸由邱達強私人公司完成,但需由富地股東對風險和損失買單,;另外,,公開信息還顯示,富地股東包括中國北方工業(yè)集團和中國航天工業(yè)出口集團,,其作為國有企業(yè),,在各類交易上會有更多考慮。上述這些都有可能引起富地股東的擔憂,,進而對邱達強的舉動進行干預,。
宛學智建議,中燃大股東應在議價策略過程中建立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機制:首先應當保證交易信息的公開和透明,,保障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quán),;其次,在重大決議,,尤其是涉及包括中小投資者在內(nèi)的重大決議時必須經(jīng)由股東大會通過,,確保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得到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