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新國標再次引發(fā)熱議,,諸如“乳品相關標準被大企業(yè)綁架”,、“部分企業(yè)私下接觸專家”,、“關鍵性指標在最后一刻被推翻”,、“要求公開乳品新國標起草過程”等不絕于耳。
對此,,有網民認為,,乳品新國標再次引發(fā)爭議,除本身存在問題外,,深層次原因是我國食品安全問題頻發(fā),。也有網民表示,國家標準是“公器”,,化解質疑必須從標準制訂程序,、原則入手,制定細節(jié)也應向公眾公開,。
對乳品新國標有疑惑
有網民總結了新國標存在的三大問題:一是“新國標”涉嫌被大企業(yè)綁架,;二是新國標討論形成的終審稿中兩項關鍵性標準(即每毫升鮮乳含有的菌落不超過50萬個、每百克鮮乳蛋白質含量不低于2.95克)在最后“被神秘翻盤”,,有暗箱操作之嫌,;三是具體起草單位和個人并沒有公開,標準制定過程不透明,。
署名“大臉娃”的微博指出,,從最受關注的兩個指標之一——生鮮乳菌落數來看,按照某些專家的說法,,老國標將菌落總數分4個等級,,一級低于50萬個/毫升,四級低于400萬個/毫升,。新國標將最低門檻調整為200萬個/毫升,,實際要求更嚴了。但要知道,,歐盟與美國的此類標準是10萬個/毫升,,相比較而言,顯然我們的標準非常落后。而生乳蛋白質含量每100克不低于2.8克,,比原來標準降低,。
署名“碗面茶”的微博指出,雖然按照有關部門負責人所言,,企業(yè)代表只參加了食品安全標準的立項與起草環(huán)節(jié),,根本沒有參與征求意見、審評報批等環(huán)節(jié),。但最終的菌落總數標準與企業(yè)起草標準暗合,,恐怕不是偶然,據此稱乳業(yè)巨頭綁架了乳業(yè)新國標并不為過,。而衛(wèi)生部官員的回答,,只是就乳品新國標的制訂程序正當性而言的,,并沒有提及乳品新國標的某些關鍵數據是否體現了乳業(yè)巨頭的意志,,而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答疑解惑不到位
不少網民指出,,乳品新國標與其說是指標上碰了質量紅線,,不如說是制定和實施過程碰到了社會信任這個“新門檻”。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一個行業(yè)規(guī)范,,至今標準仍與國際水平有差距,,在公眾心里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
署名“魏英杰”的博客指出,,乳品新國標已于去年3月公布,,為何一年多來質疑之聲不絕于耳?一者,,是因為許多人受專業(yè)限制,,看不懂新國標。而這又說明,,對于新國標的解釋和宣傳工作仍然做得很不到位,。二者,這也表明了公眾對新國標的高度關注,。畢竟,,新國標關系到公眾能否對國產乳制品重新恢復信任。三者,,這還反映了新國標制定過程不夠公開透明,,這才導致公眾疑慮重重�,?梢�,,新國標能否取得公眾信任,還得看接下來相關部門怎樣做好解釋工作,或者接受質疑,,重新審視,、修改乳品國標。
署名“王中王”的微博也指出,,本次爭議焦點已從標準本身是否合理發(fā)展到標準制定的程序性問題,。從表面上看,乳品新國標的確存在未公布起草單位,、主要起草人等程序缺陷,,必須改進。但從深層次看,,新國標多番爭論仍未平息,,還與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fā),社會上存在的普遍不信任情緒有關,。
最佳方式是“透明公開”
有網民指出,,我國食品標準制訂中的“風險交流”工作并沒有很好開展,國家標準最終服務的是全體公民的安全健康,,因而要更多吸納民意,,不能只由監(jiān)管部門和企業(yè)“說了算”。
署名“天壇地壇”的博客指出,,其實,,讓企業(yè)參與并不是壞事,因為企業(yè)了解市場前沿狀況,,可以給相關部門提供行業(yè)需求,、專業(yè)標準等信息。對于老百姓來說,,誰起草,,問題并不大。重要的是,,不能光是允許企業(yè)參與進來,,卻把消費者或中立的科研機構排除在外。
署名“概念改念”的博客指出,,把乳品新國標的制定比喻成一場投票,,如果只有企業(yè)、政府部門和專家手頭才有投票器,,勢必會加劇受新國標影響最大的消費者的不信任感,,導致他們用腳投票。新國標之所以屢受質疑,,原因就在這里,。而若想找回信任感,,最重要的是增加信息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