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被拆遷戶張士芳,、吳美英老夫婦,,特意制作了2幅“拆遷為人民,、舊城換新顏”的錦旗,,專門送到市住保局和拆遷公司,,感謝城建拆遷為他們改善了居住環(huán)境,。 張士芳夫婦原來住在南門石子街19-5號,,設施陳舊,交通不便,。南門改造中,,他們得到了妥善安置,圓了盼望已久的新房夢,,老兩口幸福的晚年生活稱心如意,。江陰以人為本的拆遷理念,,制訂了順應民意的安置政策,營造溫暖貼心的安置環(huán)境,,像張士芳家一樣,,廣大被拆遷戶在拆遷惠民、安置富民
,、保障利民“三民”工程中擁有了幸福家園,。 小區(qū)環(huán)境好,上市交易快,,安置更顯人性化,。大拆遷才有大建設,江陰盡可能將拆遷商品房小區(qū)規(guī)劃在市場前景好,、生活服務設施齊全,、交通便利的位置,讓被拆遷戶從中得益,是江陰統(tǒng)籌規(guī)劃,、優(yōu)化布局安置房的初衷,。 在徐霞客大道旁,投資約1億元建造,、名為稱心閣花園的小高層建筑色調清新,,古樸而大方。這是南閘街道的一個安置房小區(qū),,建在城鎮(zhèn)中心地段,,全面實現小高層安置,被拆遷戶由衷稱贊,,這是一項造福百姓的工程。與不少地區(qū)安置房需要5年交易期不同,,江陰還實現了安置房的市場流通,。據統(tǒng)計,兩年來,,江陰城區(qū)安置的5000套安置住房中,,約有800多套進入了二手房交易市場,平均每套房屋交易價格在60萬-70萬元左右,,居民獲得了較大的經濟價值,。
近年來,江陰創(chuàng)新拆遷安置方式,,增加小戶型比例,、實現安置房的市場流通以及創(chuàng)新貨幣化安置方式,使得居民在有房住的同時,,通過房東經濟或上市交易等途徑增加財產性收入,。緣于此,,不少被拆遷戶可以從出租拆遷商品房中獲得一筆不菲收入,在安置中富起了口袋,。市拆遷管理部門負責人介紹,,按照“大改小、低改高,、質改好”的要求,,今后江陰將大幅提高小戶型安置房建造比例,90平方米以下的房源要上升到60%以上,。此外,,江陰對國有土地房屋采用市場化估價的方式確定貨幣補償金額,并對選擇貨幣化補償方式的拆遷戶給予補償,,全市已有1000多戶居民通過拆遷實現了自主創(chuàng)業(yè),。 因地制宜安置,過渡戶有房居住,,“舍小家”也得民心,。隨著拆遷工作的有序推進,
各鎮(zhèn)面臨的拆遷工作量不斷增加,,各鎮(zhèn)(街道)根據各自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做好保障拆遷工作,。在抓緊新建房源的同時,相關部門統(tǒng)籌城區(qū)零散空置房源,,將房源在網上公開,,讓被拆遷戶選房。為妥善安置被拆遷戶,,各鎮(zhèn)(街道)動足了腦筋,,澄江街道花北村從‘情’字入手,切身為被拆遷戶考慮,,專門修建了85間平房,,提供給70歲以上的老人免費居住�,!按謇锊疬w,,關心我們年紀大的人,還特意建了房子給我們住,,房租也不收,,大家住得很舒服,很順心,�,!标惔髮毸斓卦诓疬w協議上簽了字。搬家后她可以和老姐妹們常聚在一起,,大伙兒拉拉家常,、串串門子,,比以前更加方便。鎮(zhèn),、街道將原來已建的公共租賃房騰出一些房源來安置那些孤老,、重病、殘疾的過渡戶,,也有專門建設臨時簡易平房來解決急需解決的過渡戶,。 今年,江陰經濟和社會建設進入新的時期,,全市將確保完成450萬平方米拆遷任務,,包括活力工程、低碳工程,、和諧工程,、魅力工程、生態(tài)工程五大工程在內的城市發(fā)展“215”計劃強勢開局,,涉及醫(yī)院,、學校、限價商品房,、拆遷安置房等民生實事項目多達15個,,總投資約38億元。這些項目的如期建設,,必將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醫(yī)療衛(wèi)生等公共服務資源,,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民生幸福指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