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遜的書涵蓋1670年至1730年特別集中在1716年至1726年所謂“海盜盛世”世界各地的海盜活動,,惟有關我國的情況,說得過分簡略,,筆者在后文將縷述之,。據(jù)十八世紀初葉牙買加英國總督尼古拉斯爵士的“紀事”,1715年至1725年在加勒比�,;顒拥暮1I,,約百分之三十五是英國人、百分之二十是美國人,、百分之二十是西印度群島土著,,以次還有零星的蘇格蘭、威爾士,、瑞典,、荷蘭、法國,、西班牙,、葡萄牙、斯堪的納維亞,、希臘人及東印度群島土著,;和陸上強盜不同,這是一支“聯(lián)合國強盜”,。這支在加勒比海,、大西洋和印度洋活動的龐大海盜隊伍的人數(shù)無由統(tǒng)計,1717年百慕大的英國總督估計為一千人,1722年種植和貿(mào)易委員會的“統(tǒng)計”為三千人,。姑勿論這些數(shù)字是否準確,,以近似數(shù)看,他們確是一支不可輕侮的海上武器力量,。因為當時英國海軍的總數(shù)一萬三千多名,,1680年北美殖民地“人口調查”只有十五萬二千人,海盜的數(shù)目相對十分驚人,。從殘存“航海日志”的數(shù)據(jù)看,,1716年至1726年的三十七艘海盜船平均有海盜八十名,一艘二百噸商船的水手一般在十三至十七名,,加上海盜船經(jīng)常添置新式槍炮,,在武裝方面不遜海軍艦只,武備及人手俱不足的商船成為其囊中物,,不難理解,。
和Corsairs一樣,Privateers的賊贓亦由政府,、船東及海盜各得一份,,1708年英國通過“獎品法令”(PrizeActof1708),允許船東及海盜平分,,政府“慷慨地放棄應得份額”,,重賞之下必有悍匪,Privateers自此更積極“參戰(zhàn)”,,他們搶掠襲擊敵國船只,,不遺余力,不在話下,。
好萊塢海盜電影的觀眾,,也許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海盜船要升起骷髏旗(由頭骨和交叉大腿骨組成,,亦稱海盜旗),?因為遙見此旗,沒有武裝的商船便會繞道回避,,海盜船扯旗豈非等于“趕客”,,這點“道理”,海盜沒理由不知道,。那么,海盜船何以還要這樣做,?
2007年有關海盜的拙文,,筆者指好萊塢的海盜電影夸張失實,,然而,海盜船掛海盜旗卻是事實,,倫敦塔軍械及盔甲館館長康士談的《海盜史》(A.Konstam:TheHistoryofPirates,,LyonPress,1999年),,便有考據(jù)海盜旗源起的專章“FlyingtheJollyRoger”,,圖文并茂具體地介紹骷髏旗(有的加上持刀的裸男,有的配上時漏,,看起來更緊張,、嚇人)。
骷髏旗何以稱Jolly Roger,,李遜的描述(散見頁90至102)翔實活潑,,據(jù)說此名既可能衍生自“老羅渣”(Old
Roger,魔鬼的別稱),,亦可能源自法國海盜船的海盜旗“漂亮紅旗”(Jolie rouge),。無論如何,李遜指Jolly
Roger傳達的訊息是海盜有避免與其“獵物”大打出手的“善良”愿望,;可是,這種解釋與法國海盜的紅旗等于血旗亦即警示“獵物”若不乖乖就范便有一場大屠殺的原意相背,。正因為紅旗血腥氣太重,,英國海盜改掛黑底白骨的骷髏旗(亦稱黑旗);而稱之為Jolly
Roger,,首見于1700年的“文獻”,,至1717年才“大眾化”。維基百科的解說甚詳盡全面,,有興趣的讀者不宜放過,;為免愈扯愈遠,這里便不贅述了,。
海盜的目的無非為財,,因此確定“獵物”后要盡量避免的二事,其一是別讓“獵物”逃逸,;其一是不必動用武力尤其是出動火炮便能將其制伏,。“獵物”逃之夭夭,,海盜固一場空,,若動武且有傷亡,當局必會全力緝捕圍攻,,如果嚴重至開炮互轟,,則會人財兩失,最低限度會損壞贓物,造成經(jīng)濟學家所說的“盈利損耗”,,不僅搶掠活動徒勞無功或事倍功半,,雙方交火,貨物可能有損甚且貨沉大海,,加以海盜船可能沉沒亦可能有損失,。非常明顯,沉沒是全損失,,不必談,,即使有所斬獲,船只為炮火所傷,,事后維修費須從劫掠所得中扣除,,等于眾盜所得下降。因為這種種原因,,海盜認為最佳劫掠策略是虛張聲勢令“獵物”既不能逃逸且不戰(zhàn)而降(李遜因此稱海盜為“和平愛好者”,?),換句話說,,扯起骷髏旗是實用,、狡猾的理性商業(yè)行為!與一般人認為這是會趕跑“獵物”非理性行為完全不同,。
為了“鼓勵”商船“落帆獻金”,,海盜還對不肯投降的商船船長施以酷刑,真正落實“抗拒從嚴”,,并安排在多個海港釋放海員,,以便讓其在各地散播“宣揚盜威”,以收殺雞儆猴作用,。李遜的書和《海盜史》及2007年重印1932年的《海上劫掠史》(P.
Gosse:The History of
Pirnacy,,Dover),對海盜如何殘暴地對拒降船長用刑,,均有令人怵目驚心的講述和圖像,;有關海盜無人性的傳說以至好萊塢電影中把海盜妖魔化,靈感便是從此而來,。另一方面,,對于合作的商船船長和船員,海盜一律“投降從寬”,,而且給與物質獎勵,,目的亦是希望劫后余生的海員把海盜越貨不殺人甚至伸出同情之手的事廣泛傳播。顯而易見,,海盜既然“賞罰”分明,,日后遇海盜商船自動獻金的機會便遠大于負隅頑抗,。
當然,海盜船是在發(fā)現(xiàn)目標“獵物”后才扯起海盜旗的,;由于海盜首領大都精于計算且作成本效益考慮,,十七世紀一般海盜船的設備無論在風帆以至武備上,都比商船優(yōu)勝,,這是海盜確定的目標不易逃逸的原因,!
除了貨物,奴隸船上的奴隸以至一般海員,,遇劫后不少都改正歸邪為盜,,因為奴隸向被當作貨物,在船上過的是非人生活,;而當年商船船長克扣海員伙食,、薪金及視他們?yōu)榭嘁蹌虞m拳打鞭抽的情況極之普遍,海員因此不論黑白,,大都視被劫為“解放”,。十七世紀海盜隊伍速迅壯大,其理在此,。
海盜生涯符合投資學的“風險報酬率”,,即風險與報酬在正常時期有正比關系——在有突發(fā)事件的非常時期,高風險才會零回報(全軍覆沒)——眾所周知,,在和平時期,,各國政府都在海上陸上追緝海盜(1536年前英國已有“海事法庭”、1536年通過《海上罪行法案》,,專事對付海盜),并且會處以嚴苛的刑罰,,把海盜梟首問吊是司空見慣的事,。在嚴刑峻法之下當海盜者仍前仆后繼,說明海盜確是一本萬利的“營生”,,利誘之下,,海盜供應不絕,這正是海盜人數(shù)在全盛時期以萬計的底因,。不過,,說到底,物質誘因才是導人為盜的重要因素,。1695年惡名彰著的海盜頭目亨利?艾米利(Henry
Every)騎劫一商船,,擄獲價值達六十萬鎊的金銀財富,海盜船上的“打雜”亦分得千鎊,,為當年商船一等水手四十年年薪總和,!消息傳開后,,“海盜業(yè)大興”,不難理解,。李遜從當年海盜船的航海日志及海盜“才子”所作的筆記,,獲得不少翔實的資料,詳細縷列各著名海盜的斬獲,;而不少海盜在分贓后選擇在加勒比海島國以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等地做“寓公”,。
有關海盜組織、民主選舉,、紀律和按等級瓜分贓物等,,拙文“男盜女娼
各有其道”已清楚交待;這里可以補上一筆的是,,海盜不但首創(chuàng)男女同工同酬(李遜發(fā)現(xiàn)十八世紀超碼有四名“記錄在案”的女海盜),,同時是種族平等的先行者(這絕非白人海盜特別仁慈,而是“解放”黑奴使之成為自由人,,他們才會奮力搶掠,,在與海軍遭遇或與不肯不戰(zhàn)而降的商船纏戰(zhàn)中拼命,而這對海盜船的安全及收益極之重要),,李遜引述史學家堅尼斯?健可的《黑旗下的黑人》一書的資料,,作者統(tǒng)計1682年至1726年二十三艘海盜船的海盜人數(shù),顯示黑人海盜占相當比重,,平均在百分之二十至三十之間,,最高的且達百分之九十以上;而李遜多方考證,,得出黑人海盜不再是奴隸而是享有白人海盜一切權利的自由人,。考慮英國1772年才取消奴隸制(其殖民地遲至1833年才跟隨),,而美國至1865年才“廢奴”,,白人海盜在解放黑奴上應記首功!
海盜對“人類的貢獻”,,還在于其行動完全受理性選擇經(jīng)濟學的約制,,若不如此,現(xiàn)今世人必視海盜為虐待狂(對不肯投降的商船人員施苛刑)而非和平愛好者(扯海盜旗以達不戰(zhàn)而屈對手的目的),,只知以兇殘非理性手段掠劫金銀貨物然而沒法表彰其合理公平理性地分贓,,他們看似是無法無天的烏合之眾,但海盜船上絕對有“法治”(海盜船沒有監(jiān)獄,、警察,,亦無律師、法官和議會,,但有必須人人遵守的“行為法典”)及選舉和罷免制度,,海盜好像饑不擇食強行拉夫入伙,,實際做過精密實地調查,拉夫以外科醫(yī)生,、木匠,、鐵工等為優(yōu)先。在理性選擇的框架內處事,,海盜才能橫行四海商船見之(見骷髏旗)喪膽乖乖就范令他們大發(fā)其財,,多少海盜因此得以在帝力不及的地方安享后半生。
在小說家筆下和好萊塢電影中,,海盜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經(jīng)常處于非理性亢奮狀態(tài)中的暴徒,,或不是奸淫婦女便搞同性戀的淫棍,可由于他們的自私人性不變,,其行為亦受物質誘因的指引,,他們在成本效益面前完全理性,即無時無刻致力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這使他們和商人一樣,,亦以牟取最高利潤為依歸。他們的經(jīng)驗是民主,、平等及對“敵人”硬軟兼施收效最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