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在海外市場不如意時,很多中國企業(yè)選擇了退——退出海外市場,,回到國內資本市場,。 第一家從海外上市回歸到A股上市的企業(yè)是南都電源。南都電源的主體公司于2000年在海外借殼上市,,2005年退市,,2010年初登陸A股創(chuàng)業(yè)板。 南都電源公司人士解釋說:“在海外上市的本意是為了獲取融資促進企業(yè)發(fā)展,,結果市場不活躍,,不能融資。相反,,有什么事情都要公開,,要召開股東會,太麻煩了,。我們就主動退市了,。”
在海外上市實際成本太高
5月26日,,同濟堂首席運營官陳巖為我們算了這樣一筆賬:“美國上市公司的維護費用比A股和H股都高,。這個費用主要分為合規(guī)費用和投資者關系費用,。前者是律師費、審計費,、發(fā)公告費用,此外美國證監(jiān)會的有關條款對公司內控也有要求,。我們公司這一塊每年支出不少于一百萬美元�,!� “另外就是投資者關系,包括請專門的服務公司,,一年路演兩三次,向歐美投資者和潛在投資者推薦公司,。兩者加起來,,一年的支出在兩百萬到三百萬美元之間,。”陳巖表示,。 美國羅仕證券中國首席代表馬峻指出:“很多中國公司低估了上市的成本,,以為就是打包上市的費用,,其實每年有維護費用。有企業(yè)上市后,,為了降低維護費用,會請比較便宜的律師和審計師,,這也是一種辦法,能把年維護費用壓縮到一百萬美元之內,。但是,,當遭遇訴訟時,更易于限于被動境地,。這些中介機構,,拿多少錢辦多少事�,!� 已完成私有化的海外上市企業(yè)東藍數碼董事長朱召法表示:因為股票沒什么成交量,后來他們干脆不去路演,,也不再請專門的服務公司做投資者關系。這樣,,即使算上請懂國際資本市場的CFO這樣的隱形維護費用,這樣一年維護費用不會超過一百萬美元,。 “但是,股價太低迷,,我們沒法再融資,當初上市的意義完全沒有了,。而且,我們作為中小企業(yè),,主要市場面向國內,,在海外上市在提高公司名氣和影響力方面,,幫助不大。就算去銀行貸款,,銀行也是看公司實力的,我們在海外股價低,,市值低,,可能會誤導外界,,低估公司實力�,!�
回歸A股還是港股,?
回歸本土后在上市,,是A股還是H股,這是一個問題,。 原本從國外退市,去港股上市,,是沒有套利空間的。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婁剛表示:“中國概念股中,,信息類企業(yè)在美國的市盈率本來比在H股高。而像制造業(yè)、食品等傳統(tǒng)行業(yè),,一直是H股的估值比較高�,!� 婁剛分析道:“這一輪美股跌了不少,加上很多中國概念股被獵殺,,被獵殺的公司股價在跌,其他沒被獵殺的企業(yè)股價也跌了,。此時的信息類股票,,美國和H股的市盈率差不多;傳統(tǒng)行業(yè)上,,美股市盈率就比H股有更大差距了,�,!� 而A股,其市盈率一貫普遍高于海外市場,。創(chuàng)業(yè)板開板以來,,創(chuàng)業(yè)板和中小板的市盈率更是高得令人咋舌。去年末,,不少小盤股發(fā)行時有80-100倍的市盈率。創(chuàng)業(yè)板和中小板,,正是民營企業(yè)的主要上市陣地,。 A股和H股的另一大差異則是,回A股上市,,企業(yè)還必須拆掉海外結構,變?yōu)閲鴥绕髽I(yè),。此外,排隊等證監(jiān)會審核的日子更是難捱,。 H股的吸引力在于夠簡單。海外投行人士和擅長PE業(yè)務的律師卓福民解釋說:“如果海外企業(yè)只是退市并回H股上市,,那其實比從來沒上市過的企業(yè)IPO要容易,。因為前者的財務報表、公司治理結構等都已經比較規(guī)范,�,!� 于是,,回A股還是H股,,似乎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和PE投資者的一個選擇--是要高市盈率呢,還是要快點上市,,錢落袋為安,? 實則不盡如此。深創(chuàng)投集團上海浙江大區(qū)總經理尹於舜認為,,企業(yè)上市的第一個目的往往是融資,第二個目的則是提高知名度,,打造品牌。 “市場主要在國內的企業(yè),,回A股上市,,比在H股有利于提高知名度,。而一些規(guī)模非常大、未來想進行跨國并購的企業(yè),,則更適合H股上市,。” 馬峻表示,,目前從海外退市的企業(yè),,大部分是想回港股上市,。上述律師也表示,,他做過的兩單,,企業(yè)都是打算去港股上市。他所知道的其他項目,,也是以回港股居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