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公主嶺市上月發(fā)生一起農村“黑校車”翻車事故,,導致十余名孩子受傷,。目前,傷者均無生命危險。有專家指出,,近幾年,,隨著農村中小學布局的調整,,學生上學路遠的矛盾凸顯,,乘車難題突出。校車是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尤其是在農村,,要搞好義務教育,必須解決校車問題。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職責,,當前,,農村校車可考慮由政府“買單”。
農村“黑校車”現實嚴峻
4月14日15時左右,,在吉林省公主嶺市毛城子鎮(zhèn)發(fā)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輛8人座的微型面包車發(fā)生翻車,車上坐著21名放學回家的幼兒和小學生,,其中十余人受傷,。目前,有2名骨折學生仍在接受住院治療,。
據了解,,肇事司機董某是毛城子鎮(zhèn)東堿鍋屯人,因自家的孩子在鎮(zhèn)里上幼兒園,,因此,他每天在接送自己孩子的同時,,也有償接送順路村,、屯的學生。一些受傷學生家長告訴記者,,他們的村里沒有學校,,孩子上學必須到鎮(zhèn)上。上學路遠,,他們送不起,,又沒有校車,因此,,只能讓孩子坐“黑校車”,。
據當地人介紹,如今在農村地區(qū),,“黑校車”現象比較普遍,。由于很多學生的家距離幼兒園或者中小學校比較遠,所以,,有不少人就專門開車,,做接送這些孩子上下學的生意。
公主嶺市毛城子鎮(zhèn)中心小學是當地一所比較大的學校,,此次事故的傷員中有5名這所學校的學生,。該校副校長劉廣平介紹,他們學校有617名學生,,其中,,通勤的231人,住校的386人,學生離學校最遠的15公里多,,家長根本送不起,。“我們學校的門口多時能停十幾輛‘黑車’,,三輪車,、面包車,啥車都有,。學校經常囑咐學生別坐這些車,,也派人抓過,還跟家長簽訂責任書,,但效果都不理想,。”劉廣平說,,他們想有一輛屬于學校的正規(guī)校車,,但是沒有資金。
“黑校車”隱患重重
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黑校車”在農村地區(qū)如此盛行,?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近年來農村“撤點并校”和“陪讀風潮”使中小學生上學距離變遠,,加上學生上下學時間集中,,導致農村運力不足問題凸顯。二是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經費短缺,,無力購買一定數量的校車,,并承擔養(yǎng)護費用。即使有的學校有班車,,卻也因一些家長覺得價格貴,,使一些“黑校車”有運營空間;三是接送學生車輛遍布城鄉(xiāng),,交警等部門人力有限,,無法進行全面監(jiān)管。
據調查,,處于營運中的“黑校車”存在著大量的安全隱患:為了多賺錢,,很多“黑校車”都是超載運行,通常情況下,,不到10座的車上坐十幾個學生比較普遍,;一些司機屬于無證駕駛;還有的車輛已經報廢或瀕臨報廢,,車況令人擔憂,。
近年來,,我國發(fā)生的“黑校車”重大交通事故不斷。2010年12月27日,,湖南省衡南縣一輛“黑校車”墜河,,造成14名學生死亡;2009年5月,,江蘇省昆山市一輛民工子女學校校車與一輛轎車相撞,,造成2名學生死亡、6人重傷,;2008年12月,,廣西武鳴縣羅波鎮(zhèn)一幼兒園“黑校車”翻車,造成1名幼兒死亡,、8名幼兒受傷,。根據公安部統(tǒng)計,2008年,,12歲以下兒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占交通事故死亡總人數的5%,,車內死亡人數占所有兒童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的16%。
專家建議政府“買單”
近年來,,我國就中小學校車問題,,一直倡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管理規(guī)范解決的思路。2007年,,國家出臺校車標準,,對校車的定義、分類,、人數核定和安全保障措施等提出要求,;2010年又出臺《校車標志》和《專用小學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使校車標準進一步提升,。
盡管如此,,“黑校車”問題仍未得到解決,成為困擾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發(fā)展的阻礙,。目前的主要問題包括:政府沒有資金投入,車輛型號,、品質五花八門,,安全隱患極大;學校自行靠市場運作,,資金和駕駛員管理難以到位,;安全事故不斷,,甚至時有大事故出現;農村學校校車,,學生交費一年累積較高,,家長難以負擔等。
對此,,一些專家指出,,校車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必須高度重視,。隨著國民經濟的發(fā)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政府可酌情考慮將“校車工程”納入民生工程范疇,為校車尤其是農村校車“買單”,,加以規(guī)劃或安排,。
吉林省政協(xié)委員王乃成和九三學社社員、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副教授羅道全認為,,徹底解決農村“黑校車”問題,,需要公共政策的支持。他們建議,,當前,,政府部門可考慮把農村中小學的校車采購列入省級政府的財政預算,采取專項資金的方式,,通過政府采購,,為義務教育階段公辦農村中小學配備校車。由于農村學生分布分散,,因此,,校車可設定相對集中的接送點,并向學生收取合理的搭車費用,。
與此同時,,還應疏堵結合,加強安全教育與執(zhí)法檢查,。各地應立足實際,,組織財政、教育,、公安部門攜手,,對“黑校車”進行綜合治理,徹查所有中小學,、幼兒園校車及駕駛人情況,,在摸排澄清底數的基礎上,建立完善動態(tài)管理檔案,。當前正著力鋪開的學前教育三年規(guī)劃,,也可動議融入“校車工程”,。
此外,還應統(tǒng)一校車標識,,加大宣傳教育,。相關部門從圖樣、字體,、顏色等方面,,聯合設計統(tǒng)一通用的校車專用標志,嚴肅設置并規(guī)范使用,。同時,,國家還需盡快出臺《校車管理辦法》,把接送車的安全管理上升到行政法規(guī)的層面上,。通過此項法規(guī),,執(zhí)法部門可依法對“黑校車”及嚴重違反管理辦法的合法校車給予處罰,把隱患消除在源頭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