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哪一個地方像黃石一樣,,有著如此密集而又與礦冶密切相著的地名。”曾在黃石市民政局地名辦工作數(shù)十年的彭漢云老人感慨道,。
上至一個市、一個區(qū),,下至一條路,、一個公交站,一個個富有礦冶特色的地名,,如同一塊塊永遠無法風干的“活化石”,,閃亮地鑲嵌在東楚大地的每個角落。
記錄礦冶文化的“活化石”
地名,,是一種時代的產(chǎn)物,,不僅是注解地理實體或地域空間的一種符號,更是一種既可視又可悟的文化景觀,。
歲月的風蝕,,不斷造就歷史斷層。而古老的地名就像一個忠實的仆人,,客觀真實地記錄著一個地方演變的點點滴滴,。穿行一座城市,地名既是城市的標簽,,更是城市歷史的映射,,許多歷史信息就是通過地名這個鏡像綿亙存留至今的。
了解一個城市的歷史,,不妨由這座城市的地名著手,。
翻開黃石的地名志,無論是留存至今的,,還是已消逝許久的,,我們都會被其中所蘊含的濃郁礦冶氣息所感動:大冶、鐵山區(qū),、銅綠山,、石灰窯區(qū)、二門,、上窯,、冶礦路……當我們報這些地名串聯(lián)起來時,一個個地名就如同一幕幕動人的畫面,,最終匯成一部宏大的歷史劇,。
這部歷史劇的主角就是——礦冶,。
大冶,取意“大興爐冶”
清代著名長篇小說《鏡花緣》第八十回中,,眾才女在一起猜謎,。左融春道出了一個謎面:“天地一洪爐,打一古縣名,�,!闭绿m英立即答道:“可是‘大冶’?”融春道:“正是,�,!笨梢姡诠糯�,,因“大興爐冶”而得名,、并被形容為“天地一洪爐”的大冶縣,早已是名震九洲了,。
“大冶遍地都是爐渣,,留下的礦冶遺址達55處,其中絕大部分屬于先秦時期,�,!秉S石博物館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
大冶這個地名的來歷要上溯到1000多年前,。公元967年,,李煜為南唐國主時,新設一縣,。因其境內(nèi)礦產(chǎn)豐富、冶煉業(yè)發(fā)達,,按《莊子》中“大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一語,取“大興爐冶”之間定名為大冶,。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唐代詩人李白這首《秋浦歌》下是大冶爐冶的生動寫照,。
另外,,關于大冶地區(qū)豐富的礦產(chǎn)資源,民間還流傳著一個五座寶山的有趣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位神仙生了五個孩子,,在他們玩耍時,不小心將五個寶球踢出天庭,,墜地后成了五座寶山,。
這個傳說,對應著黃石地區(qū)的五座礦山:金山,、銀山,、銅山、鐵山和錫野山,。這些閃亮的地名,,折射出了大冶這片土地的美麗富饒,吸引人們紛至沓來,,造就了一片人聲鼎沸,、塵土飛揚、大興爐冶的恢宏場面,。
因鐵礦聞名的“鐵山”
鐵山,,是黃石與礦冶最有直接關系的地名之一。
史料記載,,鐵山從三國,、晉、隋唐至今,,歷代都在此采礦支爐,,冶煉金鐵。因鐵礦石含量1.5億萬噸,,尤其是含鐵量高達50%以上,,故此得名“鐵山”。
而鐵山地區(qū),,到目前總?cè)丝谝仓挥?萬余人,,國土面積僅29.4平方公里的“巴掌之地”,卻在1979年奇跡般的成為了全國罕見的縣級行政區(qū),。
原因何在,?毫無疑問,是豐富的鐵礦資源成就了這一奇跡,。
記者一行驅(qū)車來到鐵山區(qū)境內(nèi)的大冶鐵礦,,汽車在鐵山境內(nèi)穿梭,連綿不絕的礦山,、堆積如山的采礦廢石,、隨處可見的運礦卡車、冶礦路,、張之洞路……濃郁的礦冶氣息充滿整個城區(qū),。
站在國家礦山公園巨大的露天采坑前,,望著對面三座連綿起伏的獅子山、尖山和象鼻山,,山間籠罩著一層薄薄的氤氳,,顯得肅穆神秘。手扶憑欄,,一座巨大的礦坑映入眼簾,,一道道螺旋狀的采礦面如同年輪般深深刻在山體上,“愚公移山”的故事被活生生搬到現(xiàn)實中,,讓人驚嘆于人類征服自然的智慧和力量,。
“鐵山是一個典型因礦冶形成的區(qū)域,沒有大冶鐵礦,,就沒有鐵山區(qū),。”75歲的大冶鐵礦老職工馬景源這樣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