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道,國家統(tǒng)計局日前公布了1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4.9%,,比此前業(yè)內人士預測的5%以上稍低,,有人認為新統(tǒng)計方案的權數調整拉低CPI0.3%,國家統(tǒng)計局予以否認且稱按原來統(tǒng)計方案,,1月份同比漲幅為4.918%,,比用新權數計算低0.024個百分點。 筆者不是“業(yè)內人士”,,故對什么CPI數據不太“敏感”更無實質性的“研究”,。但看到這樣的新聞,還是感到被“雷”了一下,。食品價格上漲10.3%,,居住價格上漲6.8%,增加居住類權重,,減少食品數權重,,計算結果居然會比原來方法高出0.024個百分點,實在難以服人,。 雖然官方否認在CPI居高不下時調整計算方法是“人為調整”,,但常識是CPI權數構成的調整自然會影響到價格總指數的計算。有專家認為,一月份的CPI數據被“控制”了一下,,按照原來的統(tǒng)計方案,,1月份的CPI仍將在5%以上,甚至能達到5.3%,。這說明不乏“人”的因素存在,。 這里有幾個問題不應回避:1、發(fā)布CPI的目的是什么,?2,、調整CPI權重的依據是什么?3,、標準修改后,新舊CPI無法比較怎么辦,? 其實,,老百姓關心CPI并不是關心其統(tǒng)計方案或權數調整,也不是關心最后出籠的那個數字,,而是關心自身的生活,。物價上漲中對人民群眾生活影響最大的是食品價格,為什么要調低這個權重,? 哪個上漲快 ,,哪個的比重就調低,這樣的調整尋常人真的看不懂,。無怪乎有網友稱,,要是統(tǒng)計幸福指數該怎么“調整”呢? 既然物價上漲的壓力短期內無法減輕,,如何讓CPI的增長對自己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這才是百姓最關心且最重要的事情。對此,,有專家支招,,要百姓“學習理財化解通脹壓力”,這自然是個選擇,,但其實也是個無可奈何的選擇,。 CPI的權重可以調整,甚至可以按照有關方面的現(xiàn)實需要接受人為的調控,,但是,,經濟運行中的現(xiàn)實問題卻依然存在,4.9%也仍比較高,。老百姓不懂CPI,,也許他們會認為,反正都是你們統(tǒng)計的,你們解釋的,,你們說多少就多少吧,。但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真實的,這就是通脹已不是預期,,而是現(xiàn)實,。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說,增加農業(yè)特別是糧食供給的措施,,需要六到八個月才能見效,;另外,貨幣政策回歸穩(wěn)健也需要一個過程,�,!皩е聝r格上漲的核心因素,農產品價格,、流動性,、輸入型通脹都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短期內價格將維持高位運行,�,!� 可以預見的是,今后一段時間,,CPI指數仍不樂觀,,除非再次“人為調整”。然而,,“調整”出來的數據再美觀也無濟于事,,倒是難免掩蓋真相,混淆視聽,。真正應該“人為”的,,并不是調整權重以減輕CPI上升所帶來的壓力,更不是事先弄個“答案”,,通過“計算”得出,。而是應該正視食品以及物品價格不斷上漲對民生所帶來的現(xiàn)實威脅,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化解這種現(xiàn)實壓力,,比如減輕民眾稅賦,,提高民眾收入,增加民眾抵抗物價上漲的能力,,這才是最需要“人為”的,。這個“人”不是別的,正是執(zhí)政為民的政府,。光靠百姓“學習理財化解通脹壓力”顯然是微不足道的,,也是難以化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