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社會上又有經濟緊縮之聲,。持緊縮觀點的主要依據(jù)是:房產銷售量逐月萎縮,;汽車的產能增加,銷售逐月下挫,;鋼材產能增加,,而庫存增加,價格下降,;貨幣出現(xiàn)緊縮,;出口量增加但效益下降等。 筆者認為,,對于中國經濟是否真正出現(xiàn)緊縮不能僅憑一時的數(shù)據(jù)作出判斷,。出現(xiàn)上述狀況的原因是由于緊縮政策所致還是結構盤整所致尚需觀察。 今年以來,,面對去年天量的刺激計劃和貸款規(guī)模,,加上今年元月份超過萬億的貸款量,很多人擔心過度刺激會引起資產泡沫,,引發(fā)通脹,,以至于資產膨脹之聲此起彼伏,呼吁遏制投資,,要求緊縮貨幣政策,,打壓房地產。政府也連續(xù)出臺了一系列嚴厲的調控政策,。 在出臺一系列嚴厲的調控措施的情況下,,再現(xiàn)緊縮聲音也不足為奇。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總是在這種“熱熱冷冷”,、“松松緊緊”的反復中搖擺。筆者多次聲言自己對中國經濟是一個樂觀主義者,近20年來,,筆者始終反對中國經濟過熱的看法和聲音,,至少在今后10至15年之內,筆者仍然堅持這樣的觀點,。 中國是一個大國,,其經濟就像是一艘巨輪、巨列,,而不是一輛小轎車,。輿論不能一會兒喊快,一會兒喊慢,,一有風吹草動就手忙腳亂,,反而可能失手翻車。中國的經濟問題,,必須從更長遠的視角來觀察,,才能夠作出比較準確的判斷,才不會經常出現(xiàn)手足慌亂的現(xiàn)象,。 當前有兩種傾向,,發(fā)達國家害怕通縮,新興國家害怕通脹,。其實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經濟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發(fā)達國家已經實現(xiàn)了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消費是拉動經濟的主動力,。而像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在很長時間內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仍然是投資而不是消費,而只有在經歷了一定時間的投資拉動后才會最終實現(xiàn)投資向消費的轉化,。 金融危機的陰霾還沒有完全散去,,主權債務危機又引發(fā)世界經濟是否會二次探底還在討論,中國的經濟列車似乎剛剛走出低谷正在逐步駛入正常增長的軌道,,政府仍在擔憂通貨膨脹,,經濟過熱似乎離我們還比較遙遠時,出現(xiàn)緊縮的聲音會使一些人轉不過神來,。 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經濟最大的問題是不平衡,這一點筆者已闡述多次,。不平衡的集中表現(xiàn)是,,不到1%的人占有超過40%的財富,不到1%的城市使用了超過30%的金融資源,。因此,,時常的局部“過熱”會不斷表現(xiàn)出來,。這種表象會經常迷惑人們的眼睛,會讓許多“經濟學家”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因此,,中國的宏觀調控必須從長遠著眼,否則總會造成反復,。不能深刻了解中國經濟的市場究竟有多大,,不知道很多地方還很落后,不知道中國的絕大多數(shù)人還很窮,,就只會拿日美的情況來解說中國經濟,,只會把目光盯住銀行的貸款和北京上海的房價來判斷中國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