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期國際油價的大幅上漲,,外界關于國內油價將上調的預期開始升溫。自10月7日以來,,國際油價從70美元下方一路飆升至80美元,,雖然這幾天有所下跌,但仍然徘徊在78美元左右,。
對于油價調整的猜測基本上每個月都要有一次,。其根據(jù)就在于,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的《石油價格管理辦法(試行)》規(guī)定,,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22個工作日如果加上4個周末,,差不多是一個月的周期,。
來自專業(yè)機構———易貿資訊的監(jiān)測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11月2日,,國際三地原油加權連續(xù)22個工作日的移動平均價格較上次油價調整時的漲幅已經達到7.32%,。
實際上,油價調整預測早在10月中旬就已形成,,有報道稱,,考慮到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國內油價10月底將迎來一次上調,,幅度在每噸350元,。此猜測已落空。
油價調整的另一個版本稱,,由于國慶8天假期的原因,,國內成品油調價時間也隨之推遲了,所以調價的時間節(jié)點是11月5日,,幅度將在每噸300元,。更有聳人聽聞的傳言稱,此次油價漲幅將在10%左右,。由于時間未到,,這些目前都還是未知數(shù),。
其實,國內油價調整并不是不可以猜,。雖然國際油價變幻莫測,,但在國家發(fā)改委部分披露國內成品油定價新機制的前提下,大致預測國內油價調整的時間和幅度在理論上是可行的,。也就是說,,只要國際市場原油連續(xù)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國內就會形成油價上調或者下調的預期,,調整的幅度也可以根據(jù)國際油價的漲跌幅加以測算,。
可是,為什么很多人又都猜不準呢,?其原因就在于,,成品油定價機制還不夠透明。按照成品油定價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以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為基礎,,加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確定,。
需要指出的是,,定價機制并未明確國際原油價格到底以哪里的原油為參照系,;同時,國內平均加工成本,、稅金,、合理流通費用和適當利潤到底是多少,也并未一起透露,。這意味著,,國內油價調整的確切時間和幅度仍然是難以計算的。
不透明的成品油定價機制只是國內油價調整難以猜測的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家發(fā)改委并未非常嚴格地完全執(zhí)行成品油定價機制。
今年以來,,國內成品油價一共經歷了7次調整,,其中4次上調,3次下調,。綜觀這4次油價上調,,有幾次并未調整到位,而是適當控制了上漲幅度,。對此,,國家發(fā)改委的解釋是,,此舉是綜合考慮到了國內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國內宏觀經濟的運行情況和煉廠的盈利狀況,。
此外,,國內油價在調整時還存在“追跌不追漲”的現(xiàn)象,即國際油價下跌的時候,,我們會迅速跟進,;而國際油價上漲的時候,則推遲上漲,。對此,,國家發(fā)改委稱,此舉是為了抑制成品油市場上的投機行為,,讓投機分子算不準確切的調價時間,。有專家指出,市場參與者也可以通過國際油價走勢進行投機,。比如,,國內曾經出現(xiàn)買家買貨不提而借用中石化庫存囤油的現(xiàn)象,迫使中石化采取了停批的措施,。
成品油定價公式不透明的更大壞處還在于,,它讓老百姓對國家發(fā)改委的調價行為充滿了質疑,認為政府部門與壟斷企業(yè)結成了利益共同體,,卻把公眾當成了調價的犧牲品,,盡管事實并非如此。
“當斷不斷,,必受其亂”,,油價調整也是如此。與其讓老百姓胡亂猜測,,不如讓成品油定價公式更公開透明一些,,更加嚴格地執(zhí)行成品油定價機制,該調就調,,一步到位,。成品油價調整一旦常態(tài)化、規(guī)范化,,相信老百姓的就會更加容易接受了,,質疑之聲也會越來越少。
|
|